送游教授

世事龊龊饥寒语,恩怨嘈然相尔汝。

蝇营狗苟端可怜,不见秋风黄鹄举。

君看三山夜降神,钟成人杰超不群。

堂堂劲气薄霄汉,藐视四海岂无人。

箪瓢陋巷谁知己,自足一樽钓秋水。

谁使文星射紫微,天书遂敕川龙起。

笑来南国开绛帐,议论清明森万象。

已令炉锤无顽金,九万却抟羊角上。

飘飘归兴凌秋空,莫恨丁宽易已东。

天生若人不私子,当令四海遍春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纷扰,满是饥饿与寒冷的交谈,恩怨交错,如同互相嘲讽。
那些卑鄙琐碎的行为实在可怜,却看不见秋天大雁展翅高飞的景象。
你看那三山之神在夜晚降临,钟灵毓秀,超越常人。
他的豪情壮志直冲云霄,蔑视天下,难道没有英雄?
即使住在简陋的环境中,也有人理解他,满足于秋水垂钓的生活。
是谁让文星照亮了紫微星,天意使江河龙腾而起。
他在南方开启明亮的讲坛,言论公正,如万物森然。
他已经让才华无坚不摧,如同九万里高空的羊角风筝。
归乡的念头飘然而起,不必遗憾丁宽易逝,东流不息。
上天赋予人的才能并非私有,应让春风普照四海。

注释

饥寒:饥饿和寒冷。
尔汝:互相称呼,亲密或轻蔑之意。
蝇营狗苟:形容行为卑鄙。
黄鹄:大雁。
三山:神话中的仙山。
劲气:刚毅的精神。
炉锤:比喻磨砺才能。
羊角:比喻高远的志向。
丁宽:古人名,此处借指时间流逝。
春风:比喻恩泽或教化。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诗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以及对于人世间恩怨、荣辱的感慨。

“世事龊龊饥寒语”,开篇便描绘了一种冷清的世态和贫困的生活现状,通过“龊龊”一词传达出一种苦涩和无奈。紧接着,“恩怨嘈然相尔汝”则表明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在第二联中,“蝇营狗苟端可怜,不见秋风黄鹄举”,诗人通过对昆虫和小动物的同情,表达了对朋友困顿处境的关切。同时,“不见秋风黄鹄举”则暗示了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君看三山夜降神,钟成人杰超不群”一句,诗人赞美友人的卓越与非凡,似乎在强调朋友即将展现出的伟大才华和精神力量。这里的“三山夜降神”,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自然的启示或预兆。

紧接着,“堂堂劲气薄霄汉,藐视四海岂无人”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宏大的抱负与志向,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不屑一顾。

在第三联中,“箪瓢陋巷谁知己,自足一樽钓秋水”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自我满足的情感。尽管身处喧嚣尘世,但诗人仍旧保持着内心的清静与宁谧。

“谁使文星射紫微,天书遂敕川龙起”一句,则充满了神秘色彩,似乎在暗示朋友即将接受某种非凡的命运安排或精神启迪。

最后两联,“笑来南国开绛帐,议论清明森万象。已令炉锤无顽金,九万却抟羊角上”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待,以及对于现实中的平凡与伟大之间挣扎的复杂情感。

“飘飘归兴凌秋空,莫恨丁宽易已东”一句,则是诗人对朋友离别后自己内心的某种释然和自我安慰。最后,“天生若人不私子,当令四海遍春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希望友情如同春风一般温暖而普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世间感慨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生命、友谊以及个人的位置与使命的一种思考。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施叔异

天上楼成求俊笔,今古共嗟李长吉。

那知施侯更可怜,只向人间二十一。

平生疾恶端如雠,高视青衫气横秋。

岂惟落笔动惊俗,政事入眼无全牛。

汗血共期千里足,狂风忽已摧秀木。

生前万事且置之,白头老母将焉属。

管鲍交情我最深,讣来一恸几失音。

相思通昔不作梦,对床蟋蟀更秋吟。

形式: 古风

宴坐轩

客食突不黔,马上肉消髀。

所得知几何,此生亦茅靡。

何如丰岩公,一室万缘止。

竹林能清幽,岩窦富奇伟。

关门寂无人,烧香坐隐几。

今年忽猿惊,杖屦数百里。

持此凝宴坐,老师一启齿。

我岂死灰如,春风吹不起。

请君看九渊,止水即一洗。

形式: 古风

舫斋

寓形天宇间,一枝慎所处。

到眼无溪山,堆胸自尘土。

陈子作舫斋,端能世外趣。

笑傲风波境,恬无风波虑。

循本鱼可观,灰心鸥自舞。

风景虽可人,公乎聊四顾。

纷纷逐末流,谁援沉迷苦。

吾事在济川,慎勿五湖去。

形式: 古风

陪李梁溪游泛碧

凉天夜无云,寒江秋更碧。

冷照月华中,水天同一色。

画船渺中流,三更群动寂。

清风远相随,芦花秋瑟瑟。

近山得桂香,隔烟起渔笛。

楼台半有无,疑是化人国。

我生本无事,钓竿勤水石。

今宵更可人,仍侍君子侧。

浪登元礼舟,本非谪仙敌。

敛手看挥毫,光芒腾万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