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笔工杨日新

黄钟九寸裁为律,六吕六律相配匹。

嶰谷参差十二筒,猗管城子从此出。

上古苍颉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笔。

吴云不律燕云弗,韵书又以律为聿。

曰方曰册刀削之,削之笔之作以述。

析竹蘸墨丝其端,龙图龟书就篇帙。

秋兔拔毛号毛颖,愈奇愈巧愈精密。

脩管执之以为柄,短管窍之以为室。

其实不过一毫端,良工于此有神术。

锋但欲齐忌太尖,翠羽鼠须俱不必。

老夫平生学欧颜,晚脱场屋涂注乙。

著书弃笔如丘山,使年将及三万日。

眼花尚能写蝇头,笔不如意辄怒叱。

江淮笔工千百家,孰甲孰乙我所悉。

鸡距散卓杨日新,不落第二亦第一。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黄钟九寸裁为律,六吕六律相配匹。
嶰谷参差十二筒,猗管城子从此出。
上古苍颉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笔。
吴云不律燕云弗,韵书又以律为聿。
曰方曰册刀削之,削之笔之作以述。
析竹蘸墨丝其端,龙图龟书就篇帙。
秋兔拔毛号毛颖,愈奇愈巧愈精密。
脩管执之以为柄,短管窍之以为室。
其实不过一毫端,良工于此有神术。
锋但欲齐忌太尖,翠羽鼠须俱不必。
老夫平生学欧颜,晚脱场屋涂注乙。
著书弃笔如丘山,使年将及三万日。
眼花尚能写蝇头,笔不如意辄怒叱。
江淮笔工千百家,孰甲孰乙我所悉。
鸡距散卓杨日新,不落第二亦第一。

注释

黄钟:古代乐器名。
律:音律。
六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
配匹:配合。
嶰谷:古代地名,产竹之地。
猗管:竹管。
苍颉:传说中造字的人。
蒙恬:秦朝名将,善书法。
吴云:古代地名。
燕云:古代地名。
聿:古代书写工具。
述:叙述。
析竹:剖开竹子。
龙图龟书:象形文字。
毛颖:兔毫,代指毛笔。
精密:细致。
脩管:长管。
窍:开孔。
毫端:笔尖。
神术:高超技艺。
翠羽鼠须:珍贵的笔毫。
欧颜:欧体和颜体,书法风格。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弃笔如丘山:弃置的笔堆积如山。
三万日:极言时间长。
蝇头:小得像苍蝇头的字。
怒叱:愤怒呵斥。
江淮:长江和淮河地区。
鸡距散卓杨:鸡距、散卓、杨家的笔。
日新:不断创新。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赠笔工杨日新》。诗中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字和书法艺术的描述,以及对笔工技艺的赞美,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手工艺人的敬意。

从“黄钟九寸裁为律,六吕六律相配匹”开始,诗人以中国古代音乐的八音和十二平均律作为比喻,展现出笔工艺术的精妙与匠心。接着,“上古苍颉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笔”两句,回顾了文字和书法的历史渊源,强调了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吴云不律燕云弗,韵书又以律为聿。曰方曰册刀削之,削之笔之作以述”几句,则是说到对文字音韵的追求,以及通过精湛的工艺将这些追求转化为具体的笔墨作品。

在“析竹蘸墨丝其端,龙图龟书就篇帙。秋兔拔毛号毛颖,愈奇愈巧愈精密”中,诗人详细描绘了笔工制作过程中的极致追求和技艺的高超,以及对作品完美程度的不懈追求。

“脩管执之以为柄,短管窍之以为室。其实不过一毫端,良工于此有神术”则表达了对笔工匠心独运、精益求精态度的赞赏。而“锋但欲齐忌太尖,翠羽鼠须俱不必”则是说到笔尖的制作需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分锐利。

最后,“老夫平生学欧颜,晚脱场屋涂注乙。著书弃笔如丘山,使年将及三万日。眼花尚能写蝇头,笔不如意辄怒叱”等句,则是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即便年迈视力衰退也仍不放弃对笔墨技艺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笔工技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手工艺人精湛技艺的敬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赠善画龙虎吴伯原杂言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岂有头与角,可以模形容。

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岂有毛与皮,可以析毫缕。

古人画马非画马,借此绘写英雄姿。

东方角龙西奎虎,天有之人亦有之。

善书画意不画像,妙在托兴如声诗。

点睛飞去果有许,烈裔顾凯亦未奇。

卧龙未飞,睡虎不吼。

一飞鳞虫附之皆上升,一吼百兽闻之悉窜走。

人见此图指点爪牙然不然,我得此图屈伸语默观圣贤。

形式: 古风

赠鲁至道

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

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

蛟鱼无头角,作龙行雨云。

曲糵酿成酒,醒者皆醺醺。

不见昔诸子,抠衣孔圣门。

仲由气暴虎,不使行三军。

欲俾赐也讷,故曰天何言。

不见孺悲子,取瑟使之闻。

色黄而在裳,深取六五坤。

志学及从心,非变尚何云。

南山隐雾豹,养其所变文。

明明德新民,此书洙泗孙。

所谓新者何,拾旧新是勤。

服可古衣冠,耕须故田园。

世惟有旧染,不可留一痕。

变人先变己,毋我求道原。

下愚彼不移,乌喙无兰荪。

昏昏与晓晓,火蛰仍复蟠。

人生悟此理,寸丹还一元。

形式: 古风

赠痴庵柴头陀

萧梁宗补阙,弃官为头陀。

一篇息心铭,至今犹永歌。

不爱紫绶黄金带,不爱雕鞍白玉珂。

草椽布衲,一筇一蓑。

台城一旦甑堕地,公卿麋烂偾干戈。

当时独有宗无名,翛然野鹤山之阿。

今代柴痴庵,独把竹帚柄。

待扫众生尘,同作大圆镜。不肉不饥,不绵不冷。

太室为衾,大块为枕。一饭不再餐,一茶不再饮。

脱袍掷笏作百姓,十年悟道保真性。

昭文大学湛然翁,半夜室中传祖印。

无求于世长精神,自净其心延寿命。

野狐禅子落邪蹊,唯我痴庵独也正。

向来解后逢痴庵,赠我竹为帚者三。

一扫嗔,二扫贪。

惟有一病扫不得,两痴相值同酸咸。

虽然我更有一帚,建立天地同不朽。

扫愁扫闹扫是非,其帚何名名曰酒。

形式: 古风

赠綦大将军(其一)

将军早学万人敌,从父行军十六七。

上马如飞海东青,大羽劲弓轰霹雳。

直欲生擒彼不庭,天山之北北复北。

总兵王子设危阱,陷阵先锋沦异域。

时或偶违心转壮,身可暂縻膝不屈。

夜驱汗血还汉朝,万里沙场如咫尺。

臣父以死报国家,澡雪父冤见天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