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辞十首(其十)

至真无所待,时或辔飞龙。

长斋会玄都,鸣玉叩琼钟。

十华诸仙集,紫烟结成宫。

宝盖罗太上,真人把芙蓉。

散花陈我愿,握节徵魔王。

法鼓会群仙,灵唱弥不同。

无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充满了道教文化的神秘色彩。诗人以“至真无所待”开篇,点明了道家追求的境界——一种超越世俗、纯净无为的状态。接着,“时或辔飞龙”一句,运用了神话中的元素,飞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力量和速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超越现实束缚的向往。

“长斋会玄都,鸣玉叩琼钟”,描述了在道教圣地玄都进行斋戒聚会的场景,钟声清脆悦耳,玉佩相击,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不失和谐宁静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道教仪式的庄重,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专注。

“十华诸仙集,紫烟结成宫”,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奇幻与神秘。十朵华美之花象征着十方世界,诸位仙人汇聚于此,紫烟缭绕,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构建了一个充满灵性的空间。

“宝盖罗太上,真人把芙蓉”,描绘了仙人们所处环境的奢华与神圣,宝盖象征着庇护与尊贵,太上即为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灵,而真人手持芙蓉,则体现了仙人的纯洁与超凡脱俗。

“散花陈我愿,握节徵魔王”,表现了修行者通过散花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握节(象征坚定)以征伐邪恶力量,展现了他们既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美好,又勇于面对并克服世间不公的决心。

“法鼓会群仙,灵唱弥不同”,法鼓是佛教和道教仪式中常用的法器,这里用来象征修行者们共同的法音,汇聚了众仙的灵唱,虽然各具特色,但共同构成了宇宙和谐的旋律。

“无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与追求,认为在道的面前,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又不必执着于形式,而是要与宇宙的微妙之道相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徒五苦辞(其一)

三才及万物,倚伏各有龄。

终始待劫数,福尽天地倾。

往反于五道,苦哉更死生。

辗转三徒中,去来与祸并。

形式: 古风

三徒五苦辞(其二)

大贤慎兹诫,忍性念割情。

愚夫不信法,罪痛常自婴。

吾念世无己,今故重告明。

若欲度斯患,归命太上经。

形式: 古风

三徒五苦辞(其三)

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声。

大贤故闭口,欲绝诸恶缘。

灭念归兼至,倚伏待长泯。

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形式: 古风

三徒五苦辞(其四)

淫嫉为祸首,灭身之至患。

含养如此害,岂是道所安。

知恶而不革,恐必致夭残。

怀毒日斋直,令我发长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