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节推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在吴兴之地有位君子,如同淡雅的朱丝琴。
他的歌声一出,众人深深感叹,至今仍有余韵缭绕。
哎,我和先生间的距离,就像辰星和参星难以交汇。
还好能见到你们这些青年才俊,你们深沉而清雅。
未来时代多有优秀人士,但有些人却在人生的晚期迷失了本心。
我的命运早已注定,怎会为了小事而改变立场呢。

注释

君子:指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
朱丝琴:古代的一种乐器,比喻君子的淡泊气质。
太息:叹息,表示感慨或惋惜。
辰参:古人以辰星(商星)和参星(猎户座α星)代表不同的方位,比喻两人难以相遇。
诸郎:对年轻人的称呼,这里指有才华的青年。
窈然:深远的样子,形容人的心境或环境幽深。
末路:人生的晚年或困境。
枉尺寻:枉曲一尺去寻找,比喻为了小事改变原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和深厚的情谊。"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开篇即以"君子"之名指代某位品行高尚的人物,与"朱丝琴"相比,形象地表达了其性格的清雅脱俗。

接着"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通过音乐来隐喻诗人与这位君子的情谊,每当想起对方的一声歌唱,都如同那悠扬的琴音,在心头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然而,现实中的相聚却如此短暂,"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友情难得的感慨。尽管彼此相隔,如同日月星辰般难以重逢,但"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中所透露出的,是对那些能与自己共鸣的人或事物仍持有一份欣喜。

诗的后半部分"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则是对于当下世道的感慨,许多原本志向远大的仁人志士,到了最后却迷失了方向,丢失了最初的纯粹与坚持。诗人的自叙则显得更加坚定:"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在一个没有预定的命运中,我又何须去追求那些虚幻和世俗的标准呢?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超然与豁达,同时也透露了他对朋友、对理想、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孙侔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伺渊明。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

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寄

凛然高节照时人,不信微官解免君。

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

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乞取千篇持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一)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

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

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

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

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

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舻。

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