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

凛然高节照时人,不信微官解免君。

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

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乞取千篇持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他的高尚节操照亮了世人,谁也不信微小的官职能赦免他。
就像蒋济认为能请来阮籍,薛宣真的想让朱云担任官职。
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谁能挑剔?但普通人怀疑他,不愿传播他的名声。
他希望能得到千篇佳作,以展示他的才情超群,不会轻易与鲍参军相提并论。

注释

凛然:威严的样子。
高节:高尚的节操。
时人:世人。
微官:微小的官职。
解免:赦免。
蒋济:历史人物,有贤能之名。
阮籍:魏晋时期诗人,以放荡不羁著称。
薛宣:又作薛宣子,古代贤士。
朱云:汉代直言敢谏的官员。
好诗:优秀的诗歌。
冲口:脱口而出。
择:挑剔。
俗子:普通人。
疑人:怀疑他人。
千篇:许多篇章。
持:持有,展示。
俊逸:才情出众。
鲍参军:鲍照,南朝著名诗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巨匠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重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苏轼先生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品的高度评价。

“凛然高节照时人”一句,描绘了一位高洁的人物形象,他的高贵品质如同寒冷的气息一般,在当下显得格外突出。这里的“高节”指的是人的品行操守非常坚定和纯粹,不为世俗所动摇。

接下来,“不信微官解免君”表达了苏轼对朋友坚定的信任,即便是微小的官职也无法换取他的宽恕。这里的“微官”暗示了一种权力或地位,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官职,而是指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信任。

下两句,“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真欲吏朱云”,则是在提及两个人的名字——蒋济和薛宣,他们分别有着各自的愿望和追求。这两个人物形象在诗中被用作比喻,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

“好诗冲口谁能择”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于优秀诗篇的挑选和鉴赏能力,他认为能够真正理解并选择出好的诗歌的人并不多见。这不仅反映了苏轼对诗歌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高标准的审美观。

“俗子疑人未遣闻”则是说那些平庸之辈往往会怀疑别人的品行,而自己却没有真正去了解和感知到周围人的真实情况。这里,“未遣闻”指的是没有真正地去体验和理解。

最后两句,“乞取千篇持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苏轼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得到许多优秀的诗篇,并且珍惜它们,如同珍视自己的才华一样。这里的“不将轻比”意味着不愿意随便拿来与别人相比较,尤其是像鲍参军这样的文学大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洁品行、深厚友情和优秀诗篇的赞美,展现了苏轼崇尚真挚情谊、重视个人操守和追求高雅艺术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一)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

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

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

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

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

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

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

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舻。

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吴江岸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

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