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董令升雪二首(其二)

欲下閒庭不蹋泥,但惊飞絮与阶齐。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填塞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想要漫步庭院却不愿踩脏泥土,只惊讶于纷飞的柳絮与台阶齐平。
一根树枝误落,让鸟儿找不到安稳的栖息之所,远处的洞穴仿佛兔子的踪迹也变得模糊难寻。
填满山涧溪流,大地显得更加深厚,堆积山丘,似乎天空也显得更低矮。
寒冷的月光映照在东边的窗户上,一片洁白,而鸡鸣声也开始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注释

閒庭:空闲的庭院。
飞絮:柳絮飘飞。
禽栖:鸟儿的栖息之处。
兔迹:兔子的足迹。
填塞:填充。
壅培:堆积培土。
寒光:寒冷的月光。
东窗:东边的窗户。
报晓鸡:报晓的公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冬的早晨,诗人想要走到空旷的庭院,却不愿意踏在泥泞中,只是惊讶于飞舞的棉絮与阶石齐平。诗中的意象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感觉。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这两句写出了自然界在雪后的一种宁静状态,其中“一枝”可能指的是树枝,表达了鸟儿寻找栖息之地的困难;而“三窟遥应兔迹迷”则是说野兔(野生的小动物)留下的足迹相互呼应,但又显得有些迷茫,不确定。

"填塞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这两句描绘了雪后自然景观的变化,河流被积雪填满,地面变得厚实;而山丘则因积雪而显得更加雄伟,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天空似乎更为低矮。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这两句则是对清晨景象的描写。寒冷的阳光透过东窗照射进来,映照出窗上的雪花一片洁白;而远处传来了鸡鸣的声音,是最早宣告破晓的一种生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在冬日清晨的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再和董令升雪二首(其一)

春雪初融作燕泥,梅花零落杏花齐。

遥山扫翠云初敛,芳草铺青路欲迷。

别恨每忧儿辈觉,老怀终为世情低。

新诗价重连城壁,敢比灵犀独骇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因上人访予相山夜闻二子诵书有诗次韵

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方正叔知县韵仆今年六十有三窃观正叔赠陈甥述怀诗有感予心并和二首奉呈(其二)

水满陂塘麦满村,路逢田父和长言。

题诗懒作蝇头字,贳酒愁看犊鼻裈。

芳草藉青迷野径,远山横翠入柴门。

道衡骨朽无人继,卿相谁能预识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方正叔知县韵仆今年六十有三窃观正叔赠陈甥述怀诗有感予心并和二首奉呈(其一)

年踰六十我何堪,心曲因君得纵谈。

阅史旧尝疑夏五,参禅今遂荐前三。

饮阑却怪清樽恶,饥甚犹怜粝食甘。

交态物情何足较,迩来炉鼎兴方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