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行

杜鹃哭,杜鹃哭。微雨村,远烟麓。山花红,江枫绿。

一声残,一声续。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

啼尽天涯夕阳影,又向空中啼月明。

山中憔悴人,无绪伤春色。

今古兴亡一肚脾,临风再拜君得知。

两行茅舍苍烟泪,滴破浣花溪上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杜鹃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历史兴亡的感慨。开篇“杜鹃哭”两字便设置了整首诗的哀婉氛围,杜鹃之声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离别或失落的情绪。

“微雨村,远烟麓。”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山村景象。微雨给人以细腻之感,而远烟则增添了几分朦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山花红,江枫绿。”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色彩,突出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面,但也许在诗人眼里,这些繁华只是表象,内心深处却另有感慨。

“一声残,一声续。”这一句可视为对前述景物的点题,也可能暗示着生命和时间的连续与断裂。杜鹃之声如同命运的低语,不以人意。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这几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超脱态度,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也有高远的情怀不可沾濡。

“啼尽天涯夕阳影,又向空中啼月明。”这里,杜鹃之声似乎已经超越了现实的束缚,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啼叫着那消逝的光阴和永恒的夜色。

“山中憔悴人,无绪伤春色。”诗人自称为“山中憔悴人”,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忧愁。无绪伤春色,则是说尽管春天依旧花开满径,但在诗人的心中,已经没有了欣赏的余地。

“今古兴亡一肚脾,临风再拜君得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某种可能的敬畏之情。"一肚脾"形象化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和复杂。

“两行茅舍苍烟泪,滴破浣花溪上诗。”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诗人隐居山林,以自然为伴,其情感通过诗歌流淌而出的景象。茅舍、苍烟、泪和诗,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交织。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以及对杜鹃啼叫声的反复提及,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与超脱,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步虚四章(其四)

清都五云天,天中飞紫琼。

上皆青琳府,中有白玉京。

风露凄且冷,蕊宫云冥冥。

玉童折珊瑚,下弄银河星。

形式: 古风

步虚四章(其三)

帝在蕊珠殿,骞林白鹤翔。

方会琪花宴,遽听青鸾歌。

云笼六六天,下界徒嗷嗷。

尔不慕玉府,轮回复奈何。

形式: 古风

步虚四章(其二)

玉清长生君,锡命青华房。

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

八方俱红尘,尘埃何迷茫。

谁复念玉府,飞神登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夜漫漫

雷声初散天成霁,雨改青山颜色翠。

清猿啸夜月濛胧,木客暗吟悽怆意。

麻姑峰头一缕云,苒苒如绵飘羽袂。

良宵展转不成眠,天外青鸾何未至。

碧空冷露落无声,谁见幽人挥玉涕。

情绪纷纶天籁起,起读璚书言语秘。

晓雾护寒山狗吠,红日松窗金缕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