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杭饥

客从吾乡来,告我岁大歉。

百金易斗粟,富者头屡撼。

饿殍相枕藉,亿口尽虚颔。

客言尚未竟,予泪已成点。

避席骇相问,予衷不能掩。

位卑俸给薄,用度抑难减。

是以之官日,尽室来未敢。

予行弟独留,居常动予慊。

岁凶吾产薄,虑其苦粗淡。

所以闻客言,私怀辄兴感。

客遽前止予,君言固足贬。

善自忧家为,微俸诚亦忝。

上有天子明,封章日可剡。

先陈劭耕稼,次述抑聚敛。

澄汰兵籍冗,惇尚土木俭。

坐使四海富,宁患食不糁。

胡为所谋狭,而复自戚惨。

再拜起谢客,予言愧尘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闻杭饥》,描绘了诗人听到家乡杭州遭受严重饥荒的消息后的心情。诗中通过客人讲述的灾情,展现了百姓生活的困苦,饿殍遍野,粮食价格飞涨,连富户也难以承受。诗人深感忧虑,尽管自己官职不高,收入微薄,但仍尽力节俭度日,甚至不敢全家赴任,以免增加负担。他表达了对上天和皇帝的期待,希望朝廷能关注民生,推行农耕、抑制奢侈,精简军队,提倡节俭,以实现国家富强,百姓免于饥饿。然而,诗人反思自己的谋划不够宽广,为自己未能更好地帮助家乡感到惭愧。最后,诗人向客人深深鞠躬致谢,承认自己的不足,表达了深深的自责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疾苦的关注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毁

忆初向关中,触热事西走。

淋漓汗征衣,早夜犯星斗。

欢然赴所知,辛苦复何有。

主人喜宾至,相见劳杯酒。

誓将效毫发,聊以塞所厚。

遇事因辄言,何尝计从否。

平生性坦率,间或忤交友。

是非长安城,侧身避谗口。

彼奸乘其前,吾虑亦已后。

二叔诬周公,三人惑曾母。

青蝇乱黑白,视洁以为垢。

圣贤且不免,予免焉能苟。

浩歌动归欤,至此信不偶。

春风忆东南,岩花映溪柳。

南山有屋庐,酿熟唤邻叟。

何时理扁舟,旧物入吾手。

回头谢狺狺,投北汝谁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顺师归湖寺后以诗见招因戏答之

山月溪云思有馀,岭猿沙鸟静相于。

閒中物象都收敛,别后诗才愈发舒。

拟就邻翁沽竹叶,直邀野令走篮舆。

提壶漫叫无凭准,一醉春风莫误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栖云阁

越山东南号胜绝,古寺岩洞穷高深。

山云出为洞口雨,或时散作岩下阴。

不有神物此蟠据,安得气类长相寻。

寺僧爱云恐云远,置阁云上蹑以临。

岂惟忧怀独舒悦,更许游客开尘襟。

客来祇知寓暂赏,不道归去还尘侵。

宁如僧住得安稳,终日自共云无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通判国博中斋诗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于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

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

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

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

檐前竹树有中色,四序不改长青青。

公今一州贰守政,千里犹变中庸氓。

异时朝廷赞天子,扩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摄齐升公斋,一听中论退服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