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杞

谁谓岸无杞,条其长矣。谁谓杞无实,烂其皇矣。

掇彼征矣,檐既盈矣。舍棘与蠹,造此宜酒。

维此宜酒,我挹我注。我饮我助,以养我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采杞》,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通过描述采摘枸杞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谁谓岸无杞,条其长矣",开篇以疑问起笔,引出对枸杞生长的描绘,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繁茂。"谁谓杞无实,烂其皇矣",进一步强调枸杞虽小,但果实饱满,象征着朴素生活的实在与丰盈。

"掇彼征矣,檐既盈矣",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采摘的过程,枸杞枝头挂满,如同檐头滴水般丰满。"舍棘与蠹,造此宜酒",他选择去掉杂质,认为这些枸杞适合用来酿酒,寓意着在生活中去芜存菁,提炼精华。

"维此宜酒,我挹我注",诗人亲自参与酿制,体现了他的积极参与和享受过程。"我饮我助,以养我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借此来滋养心灵,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整体来看,《采杞》是一首寓言式的田园诗,借采摘枸杞这一日常小事,寄寓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采芡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金山芷芝二僧携茗见访

一游江山上,日日吟不足。

双锡忽来过,衣霜带初旭。

况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绿。中?水若饴,北焙花如粟。

还将尘虑涤,自愧冠缨束。

何以报勤勤,驰奴扣云谷。

形式: 古风

金陵与张十二传师赏心亭饮

但嗟识君迟,不恨春风恶。

风恶舟未前,置酒共谈谑。

渔歌还浦头,斜日下洲角。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形式: 古风

金陵有美堂

李白爱山如洛阳,三杯为歌愁日长。

废基台殿不可识,玉燕旧栖王谢堂。

公来碧瓦起栋宇,罗列图画牙作床。

池头古月城下江,照见万里冰雪光。

江流不尽月不死,寒浪素影东西翔。

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