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侯仲友之守台为浮梁于江象山令蒋鹗考叔赋江有济三章以献余时官于台见而陋之作江有梁

江有梁,昔所无兮。台之民,维艰虞兮。

我南之耕,其出于于。我北之趋,维薪维刍。

匪伊薪刍,行旅载途。风雨晦冥,海波愁予。

岂无舟人,徼利以呼。偪仄沦胥,云谁之辜。

江有梁,维今始兮。台之民,维天启兮。

邦有父母,视民如子。民号于溺,侯曰由己。

乃相乃谋,乃筑乃峙。其桴联联,其舟齿齿。

民不知江,有道如砥。我醉我奔,云胡不喜。

江有梁,孰使然兮。台之民,曰侯贤兮。

孰使侯贤,有命自天。天子圣仁,侯乃来宣。

自我侯来,有麦有年。天姥之南,东溟之壖。

涛澜不惊,歌舞后先。汝不我信,视此一川。

我梁既成,我民既平。侯智不矜,侯心载宁。

帝曰汝归,其车宵征。予欲济川,邦国是经。

民留我侯,敢与帝争。我帝我侯,眉寿无疆。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地方官员唐侯仲友的领导下,当地人民共同修建桥梁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桥梁建成后的社会影响。诗中充满了对唐侯贤能的赞美,以及对民众团结协作精神的颂扬。

首章描述了过去江上无桥,给两岸居民带来诸多不便,生活艰难。接着,诗人转向描述唐侯的到来,他不仅关心民生,还亲自参与桥梁的建设,体现了他的亲民形象。在唐侯的领导下,民众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了桥梁。桥梁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也象征着民心的凝聚和地方治理的进步。

次章进一步赞扬唐侯的智慧和仁德,指出在他的治理下,不仅桥梁得以建成,而且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诗中提到的“天姥之南,东溟之壖”,暗示了地方的地理位置,而“涛澜不惊,歌舞后先”则描绘出一片繁荣景象。

末章表达了对唐侯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的离去感到不舍。尽管唐侯即将离开,但他留下的桥梁和治绩将永远造福于民,象征着他智慧和仁德的传承。诗中最后提到“民留我侯,敢与帝争”,表达了民众对唐侯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离去的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赞语,展现了古代地方治理中的领导力、民众的团结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其二)

世道不平易,心如太行山。

交游水上萍,相知甚独难。

感君一见初,信我眉睫间。

松柏气本同,苍苍期岁寒。

形式: 古风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其三)

灵台湛虚明,万物悬一镜。

饥餐夜熟寝,是我真实性。

牛山多斤斧,草木非正命。

君乎善自养,吾心本无病。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夜读书有感

王公昔壮年,已作衰翁叹。

古来多志士,念此不能旦。

嗟余何为者,忽忽甘寝饭。

故书翻手忘,神情日疏散。

前途虽绵邈,初心如可办。

云何十年外,低徊犹有惮。

蟋蟀鸣我阶,秋风岁将宴。

日月岂待人,及今当自谏。

形式: 古风

送史同叔司直造朝(其二)

相国三槐位,郎君叠桂枝。

谈经天禄阁,指日凤凰池。

道术千年绪,功名百世期。

中朝吕范氏,端的有馀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