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富的秋景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行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古木苍苔坠几层”,设定了一个时间与空间的背景,古老的树木被苔藓所覆盖,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深沉的色彩。
接着,“行人一望旅情增”透露出诗人的感情,行者在看到这片秋景时,心中对远方的思念更加强烈。这里通过“古木苍苔”的意象,唤起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第三句“太行山下黄河水”,则将视角扩展到更大的地理范围,将个人情感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太行山及黄河水,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名,它们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
“铜雀台西武帝陵”一句,则引入了历史的维度。铜雀台即为汉高祖刘邦所建,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地,而武帝陵则是指西汉时期的开国皇帝刘彻的墓葬。这两处古迹,不仅映射出诗人的历史感怀,更深化了秋日游子的情感体验。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这两句,则是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其中,“风入蒹葭秋色动”表现了秋风轻拂过草丛,带出了秋天特有的颜色变化;“雨馀杨柳暮烟凝”则描写了秋雨过后,杨柳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捕捉,增添了一份诗意的迷离。
最后,“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则是对秋天景象的最后点睛之笔。这里的“野花似泣”,以其娇弱的姿态和淡淡的香气,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而“寒露满枝枝不胜”,则形象地表达了秋天夜晚的寒冷,以及自然界在这季节中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和历史的深度。诗人以其精细入微的观察力,将个人的情感与广袤的自然、悠久的历史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游子图。
不详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海上生涯一钓舟,偶因名利事淹留。
旅涂谁见客青眼,故国几多人白头。
霁色满川明水驿,蝉声落日隐城楼。
如何未尽此行役,西入潼关云木秋。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
人行直路入秦树,雁截斜阳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
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苔色轻尘锁洞房,乱鸦群鸽集残阳。
青山空出禁城日,黄叶自飞宫树霜。
御路几年香辇去,天津终日水声长。
此时独立意难尽,正值西风砧杵凉。
太行关路战尘收,白日思乡别沃州。
薄暮焚香临野烧,清晨漱齿涉寒流。
溪边残垒空云木,山上孤城对驿楼。
此去寂寥寻旧迹,苍苔满径竹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