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见客谈东福昌之胜若可避世恨未能一游偶杜某出诸公宿云庵诗轴戏题其后

闻道招提枕半冈,结茅真在白云乡。

岚光滴沥衣裳冷,爽气空濛枕簟凉。

幻灭不传神女梦,心清时到赞公房。

是身直与云相似,肯与众生出岫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比见客谈东福昌之胜若可避世恨未能一游偶杜某出诸公宿云庵诗轴戏题其后》。诗中描绘了对一处隐逸之地的向往与想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首联“闻道招提枕半冈,结茅真在白云乡”,开篇即以“招提”(指寺庙)为引子,点明了这处所在是隐匿于山冈半腰的清净之地,茅屋与白云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

颔联“岚光滴沥衣裳冷,爽气空濛枕簟凉”,进一步描绘了此处环境的清凉与宁静。山岚之气如同细雨般轻柔地洒落在衣物上,带来一丝丝的凉意;而四周弥漫的清爽之气,则让枕席也显得格外凉爽。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环境的宜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这种清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幻灭不传神女梦,心清时到赞公房”,转而探讨心灵的净化与超越。诗人似乎在说,世间的一切幻象终将消逝,唯有内心的清明才是永恒。他提到的“神女梦”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欲望与幻想,而“赞公房”则可能是对僧侣修行之所的隐喻,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尾联“是身直与云相似,肯与众生出岫忙”,诗人以自身与云朵相比,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他不愿像芸芸众生那样被世俗的束缚所累,而是希望如同云朵一般自在飘逸,不受拘束。这一句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反思与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不出示邻士

小窗秋半日晖晖,蠹简陈编渐可窥。

晨起已空摩诘室,晚凉深下董生帷。

参差红影蕉临水,散漫寒香菊绕篱。

从此杖藜休引步,习池花草任离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与得之手谈约不胜者赋诗探题得题厉吉老所居得之当作予和之云

闻道全家避乱离,数间茅屋畏人知。

闲寻倦鸟安巢处,静看孤云出岫时。

瓮酿浊醪缘好客,棋翻妙著待赢诗。

从来谷口称真隐,应笑通衢卖卜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陈氏园亭

花径微通竹径幽,暮年清赏在林丘。

登临未觉三山隔,俯仰常随万壑流。

乐土自应多乐事,闲身居此得闲游。

酒杯棋局平生事,莫把枯肠数搅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智林寺

扁舟来访小丛林,花木通幽院落深。

旋拂胡床成午梦,闲持贝叶动秋吟。

竹声瑟瑟生虚籁,山意峨峨入素琴。

更喜老纲能会事,手携炉铫自相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