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示邻士

小窗秋半日晖晖,蠹简陈编渐可窥。

晨起已空摩诘室,晚凉深下董生帷。

参差红影蕉临水,散漫寒香菊绕篱。

从此杖藜休引步,习池花草任离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光影变化和自然之美。

首联“小窗秋半日晖晖,蠹简陈编渐可窥”,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秋日的阳光透过小窗洒在书桌上,斑驳的书页在光线下渐渐显露出其内容,暗示着知识与智慧的探索。这里运用了“蠹简陈编”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出书籍的古老与珍贵,同时也暗含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颔联“晨起已空摩诘室,晚凉深下董生帷”,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清晨与傍晚的生活场景。清晨,他可能在空无一人的摩诘室(可能指诗人自创或想象中的一个静谧之地)中独自思考,到了傍晚,随着夜幕的降临,他放下帷幕,享受晚间的宁静与凉爽。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了诗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生活状态,既有内心的沉思,也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与享受。

颈联“参差红影蕉临水,散漫寒香菊绕篱”,则将视角转向了室外的自然景观。红影参差的芭蕉映照在水中,展现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美;而寒香四溢的菊花围绕着篱笆,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也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精神品质。这两句通过色彩与香气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美感的画面。

尾联“从此杖藜休引步,习池花草任离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他决定不再随意行走,而是让习池(可能是指诗人常去的水边或园林)中的花草自由生长,不再人为干预。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与得之手谈约不胜者赋诗探题得题厉吉老所居得之当作予和之云

闻道全家避乱离,数间茅屋畏人知。

闲寻倦鸟安巢处,静看孤云出岫时。

瓮酿浊醪缘好客,棋翻妙著待赢诗。

从来谷口称真隐,应笑通衢卖卜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陈氏园亭

花径微通竹径幽,暮年清赏在林丘。

登临未觉三山隔,俯仰常随万壑流。

乐土自应多乐事,闲身居此得闲游。

酒杯棋局平生事,莫把枯肠数搅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智林寺

扁舟来访小丛林,花木通幽院落深。

旋拂胡床成午梦,闲持贝叶动秋吟。

竹声瑟瑟生虚籁,山意峨峨入素琴。

更喜老纲能会事,手携炉铫自相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独宿报恩寺次韵

竹枝桐叶满秋霜,愁倚栏干望草堂。

过涧歇时芳草渡,绕池游处芰荷香。

应思佳客伤情远,欲诉衷情促拍忙。

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