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其七)

入深得奇趣,升险为良跻。

搜胜有闻见,逃俗无踪蹊。

穴流恣回转,窍景忘东西。

戆兽鲜猜惧,罗人巧罝罤。

幽驰异处所,忍虑多端倪。

虚获我何饱,实归彼非迷。

斯文浪云洁,此旨谁得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深入其中充满奇妙的乐趣,危险之地也变得适宜攀登。
探索胜境有所发现,远离世俗无迹可寻。
洞穴中的水流随意曲折,光影交错让人忘却东西。
憨直的野兽少有猜疑恐惧,猎人们则精于设陷阱捕捉。
在幽静偏远的地方驰骋,思绪纷繁难以捉摸。
看似空虚的收获使我满足,而实质上他们并未迷失。
世人称赞文风洁净,但谁能真正理解这深意呢?

注释

深:深入。
奇趣:奇妙的乐趣。
升险:危险之地。
良跻:适宜攀登。
搜胜:探索胜境。
无踪蹊:无迹可寻。
窍景:光影交错。
东西:东西方向。
戆兽:憨直的野兽。
猜惧:猜疑恐惧。
罗人:猎人。
罝罤:陷阱。
忍虑:思绪纷繁。
端倪:难以捉摸。
虚获:看似空虚的收获。
实归:实质上。
斯文:文风。
浪云洁:洁净。
此旨:这深意。
谁得齐:谁能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石淙(其七)》。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深刻体察和独特的情感寄托。

"入深得奇趣,升险为良跻。搜胜有闻见,逃俗无踪蹊。" 开篇四句,诗人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和逃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穴流恣回转,窍景忘东西。戆兽鲜猜惧,罗人巧罝罤。" 这四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奇特景象,以及诗人在观察自然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

"幽驰异处所,忍虑多端倪。虚获我何饱,实归彼非迷。" 这四句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

"斯文浪云洁,此旨谁得齐。" 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境界的自我认同和内心平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孟郊深厚的情感积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他通过与大自然的交流来寻求内在平衡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石淙(其八)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

二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

地远有馀美,我游采弃怀。

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

形式: 古风

石淙(其九)

昔浮南渡飙,今攀朔山景。

物色多瘦削,吟笑还孤永。

日月冻有棱,雪霜空无影。

玉喷不生冰,瑶涡旋成井。

潜角时耸光,隐鳞乍漂囧。

再吟获新胜,返步失前省。

惬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

颓阳落何处,升魄衔疏岭。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石淙(其十)

圣朝搜岩谷,此地多遗玩。

怠惰成远游,顽疏恣灵观。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馀愞。

曾是结芳诚,远兹勉流倦。

冰条耸危虑,霜翠莹遐眄。

物诱信多端,荒寻谅难遍。

去矣朔之隅,翛然楚之甸。

形式: 古风

立德新居(其一)

立德何亭亭,西南耸高隅。

阳崖泄春意,井圃留冬芜。

胜引即纡道,幽行岂通衢。

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

寺秩虽贵家,浊醪良可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