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卢殷(其四)

登封草木深,登封道路微。

日月不与光,莓苔空生衣。

可怜无子翁,蚍蜉缘病肌。

挛卧岁时长,涟涟但幽噫。

幽噫虎豹闻,此外相访稀。

至亲唯有诗,抱心死有归。

河南韩先生,后君作因依。

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

形式: 古风

翻译

登封的草木长得繁茂,道路显得狭窄而微小。
太阳和月亮不再照耀,莓苔独自生长在衣物上。
可悲的是这位无嗣老人,如同蚍蜉附着于病体。
长久地蜷缩在病榻上,只有叹息声回荡在幽深之处。
他的哀叹引来虎豹的注意,但来访者寥寥无几。
最亲近的只有诗,它是我心灵的归宿。
在河南的韩先生,将成为我最后的依靠。
在一块磨平的岩石上,我要刻下永恒的光辉。

注释

登封:地名,古代县名。
莓苔:一种青苔,常生于阴暗潮湿处。
可怜:令人怜悯,悲哀。
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微小。
挛卧:病痛中蜷缩。
幽噫:低声哭泣或叹息。
因依:依靠,依托。
嵌岩:嵌入岩石的物体,这里可能指石碑。
光辉:荣誉或精神上的光辉,此处可能指诗的影响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吊卢殷(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哀思和深沉的悲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卢殷的怀念之情。

“登封草木深,登封道路微。”开篇两句,设置了一种幽静而荒芜的氛围,草木丛生,道路湮没,显示出一片荒凉景象,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

“日月不与光,莓苔空生衣。”这里诗人借自然之物来抒发情感,日月不再照耀,草丛却自行繁衍,如同给大地披上一层绿色的衣裳,这种对比强化了生命消逝与自然永恒的对比。

“可怜无子翁,蚍蜉缘病肌。”诗人感慨于无子之老翁,以蚂蚁为喻,表达出对于生者和逝者的悲哀。蚂蚁虽小,却能因病而结缘于人的肌肤,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关联。

“挛卧岁时长,涟涟但幽噫。”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生命短暂的感慨。岁月悠长,却只剩下无尽的叹息。

“幽噫虎豹闻,此外相访稀。”这里诗人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表达出一种孤独与荒凉的情境,即便是猛兽也难得一见,更不用说人类的往来了。

“至亲唯有诗,抱心死有归。”诗人在此表达了文学创作对于自己情感寄托的重要性。诗歌成为了他与逝者卢殷之间最为深切的联系,也是他内心世界中永恒不变的部分。

“河南韩先生,后君作因依。”这里提及的是另一个历史人物或友人,通过对他的回忆来加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和期许。即使是最坚硬的岩石,也可以被磨损成美丽的艺术品,这里的“书”字涵盖了对知识、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哀思,以及他对文学创作和精神世界的坚守。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吊卢殷(其五)

贤人无计较,生苦死徒誇。

佗名润子孙,君名润泥沙。

可惜千首文,闪如一朝花。

零落难苦言,起坐空惊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吊卢殷(其六)

耳闻陋巷生,眼见鲁山君。

饿死始有名,饿名高氛氲。

戆叟老壮气,感之为忧云。

所忧唯一泣,古今相纷纷。

平生与君说,逮此俱云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吊卢殷(其七)

初识漆鬓发,争为新文章。

夜踏明月桥,店饮吾曹床。

醉啜二杯酿,名郁一县香。

寺中摘梅花,园里剪浮芳。

高嗜绿蔬羹,意轻肥腻羊。

吟哦无滓韵,言语多古肠。

白首忽然至,盛年如偷将。

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吊卢殷(其八)

前贤多哭酒,哭酒免哭心。

后贤试衔之,哀至无不深。

少年哭酒时,白发亦已侵。

老年哭酒时,声韵随生沈。

寄言哭酒宾,勿作登封音。

登封徒放声,天地竟难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