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留二君仪登高明轩

羁客厌卑湿,登轩喜高明。

红日檐下度,白云窗半生。

并吞山川秀,映带楼殿平。

舟航济吴楚,笑语落蓬瀛。

春风时一来,百鸟相和鸣。

隔墙酒可沽,千金为君倾。

既绝世上趣,雅遂林中情。

勿云暮霭合,更望孤蟾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祥正与友人在高明轩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羁客厌卑湿,登轩喜高明”表达了诗人对低洼潮湿环境的厌倦以及登上高处后的喜悦之情,暗示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接着,“红日檐下度,白云窗半生”描绘了日光从屋檐间洒落,白云在窗户上留下半边影子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并吞山川秀,映带楼殿平”则进一步展示了高明轩视野之广阔,山川之美与楼殿之静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接下来的“舟航济吴楚,笑语落蓬瀛”两句,以舟航渡过吴楚大地,笑声飘落在蓬莱仙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畅谈欢笑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春风时一来,百鸟相和鸣”则将画面拉回到现实,春风轻拂,百鸟齐鸣,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隔墙酒可沽,千金为君倾”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美酒的欢乐时刻,即使付出千金也在所不惜,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既绝世上趣,雅遂林中情”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与林中之物和谐共处的情感。“勿云暮霭合,更望孤蟾升”则以暮霭与孤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即使面对暂时的阴霾,也期待着光明的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高明轩登高远眺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同陈安止登高明轩

有客学清净,喜为林下游。

兹轩高且明,驻策同其休。

目界既朗彻,心官欣自由。

弃禄慕居士,读经亲比丘。

云树樵声远,石层春水流。

鸟羽莹可数,花光暖争浮。

已知隔人寰,日落山更幽。

适此悟无生,馀事安足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净惠院

方塘水未涨,荷芰新展绿。

游子惬轻衣,步与孤云逐。

初临寺外桥,已听钟声肃。

徐登山后亭,葱苍翳松竹。

诸峰却罗列,龙蛇互奔触。

红绡卷晴霞,白云落孤鹜。

了然身世忘,岂念冠带束。

平时谬持节,善地甘厚禄。

更穷泉石乐,曾未伸启沃。

何以报君恩,尧天漫凝目。

形式: 古风

题净众院赠蒙禅伯

南州三百寺,此寺最辉焕。

石开千丈渠,泉飞日华乱。

供僧无定员,连床接云汉。

经营始十载,物物悉已换。

上人固多才,不独悟禅观。

其师老黄蘖,简肃众所惮。

承音既亲切,妙顶醍醐灌。

登门已清凉,定步济彼岸。

融融接软语,群疑自消泮。

每游即忘还,微风洒尘汗。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题月渊亭

仰攀明月轮,俯瞰沧海渊。

乾坤惜形胜,此池何其偏。

灵溪九龙跃,仙山一峰圆。

微红散晴绮,远碧衬瑶烟。

幽香发野秀,接语皆老禅。

缘何近城郭,了无人世諠。

邂逅摄邦守,所乐多林泉。

唯忧代者至,不得经残年。

老矣宁复来,吟哦强留连。

他时考陈迹,不灭斯亭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