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观

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

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

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
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
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

注释

子晋:古代仙人名。
栖霞境:道教修炼的仙境。
高高:极高。
出世埃:超脱世俗尘埃。
直疑:简直怀疑。
天上去:升天。
归认:认出。
下云来:从云中降落。
银汉:银河。
星辰近:星辰仿佛触手可及。
金庭:道教中的仙宫。
洞府开:洞府大门敞开。
迟明:黎明。
欲回首:想要回头看看。
降真台:道教中的降真坛,用于修炼。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和精神寄托的愿望。

首句“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中的“栖霞”形象,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士或仙界的居所,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志向。接着,“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则更深化了这种超脱感受,让读者仿佛与诗人一起在云端徘徊,体验那种出尘脱俗的境界。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一句,通过对天界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接近仙界、亲临神秘宇宙之感。这里的“银汉星辰近”,是指诗人心灵所抵达的高度与广度,而“金庭洞府开”,则隐喻了通向仙境的门户敞开。

最后,“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表达了一种犹豫不决的情感,似乎在说诗人虽然有返回尘世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攀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这里的“真台”,可理解为接近真理或仙境的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想象中的仙界生活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对于精神家园的无限憧憬。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其一)

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

孤臣林壑余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

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偶书口号寄秘阁侍郎

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

吟成拙句何人和,按得新声没处誇。

夜景最怜蟾影洁,秋空时见雁行斜。

望君偷暇来相访,犹有东篱残菊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偶述所怀寄秘阁侍郎

何事情怀郁不开,为思蓬阁谪仙才。

通宵空有梦魂去,隔月更无篇咏来。

夜室已闻啼蟋蟀,秋庭惟见长莓苔。

清晨懒把菱花照,两鬓如丝堪自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秘阁侍郎

楮冠仍用竹为簪,随分林亭自称心。

病里亦难全断酒,老来无柰更耽吟。

闲行策杖青苔径,静坐移床绿树阴。

时有新诗寄何处,蓬丘仙客是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