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四首(其三)

暗虫夜啼不肯停,直从黄昏啼到明。

不知讨论底事著,为复怨嗟谁子生。

至竟通宵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

唧唧唧唧复唧唧,此外何言君试听。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暗夜里的小虫不停鸣叫,从黄昏直到天明。
它们不知在议论什么,又或者是在为谁的不幸而哀叹。
整晚都在发出无数声音,但真正有意义的却只有寥寥几声。
吱吱吱吱又吱吱,除此之外,你听听还有什么话要说。

注释

暗虫:指夜晚出没的小昆虫。
啼:鸣叫。
不肯停:持续不断。
讨论:议论或交谈。
底事:什么事。
为复:还是。
怨嗟:哀叹。
至竟:究竟。
通宵:整夜。
千万语:无数的声音。
真实:真正。
两三声:少数几声。
唧唧:虫鸣声。
何言:还有什么要说的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难眠的情境,诗人通过描述暗中虫鸣声的连绵不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烦恼。"暗虫夜啼不肯停,直从黄昏啼到明"两句,生动地捕捉到了蟋蟀在夜晚的叫声,从傍晚持续到天亮,不知疲倦,这也许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不知讨论底事著,为复怨嗟谁子生"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矛盾和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烦恼来自何处,或许是对生命、存在的某种困惑。

紧接着的两句"至竟通宵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表明了诗人尽管内心有着无数的思绪,但最终能言说的却很有限,这里通过对比夜晚虫鸣和人的语言,凸显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表达上的局限。

最后两句"唧唧唧唧复唧唧,此外何言君试听"则是诗人在邀请读者去聆听这夜晚虫鸣声,仿佛在说,这些声音就像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解释。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界细微声音的捕捉,展现了诗人深夜难眠时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于生命、存在问题的思考。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是一首富有表现力的抒情作品。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不寐四首(其二)

非关枕上爱哦诗,聊复销愁片子时。

老眼强眠终不梦,空肠暗响诉长饥。

翻来覆去体都痛,乍暗忽明灯为谁。

只道昼长无那著,夜长难奈不曾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不寐四首(其一)

老来只愿酒难醒,酒力才醒梦便惊。

露滴新寒欺病骨,宦游如梦记平生。

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等待晓光雕好句,晓光未白句先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元日午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元前贺余处恭尚书祷雨沛然沾足

数点飘萧供晚清,二更倾泻到天明。

雷驱云气如旋磨,雨遍山村却入城。

簟面顿无秋后暑,檐牙最爱梦中声。

尚书幸有为霖手,偏洒江东作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