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二)

篁竹荒茅五亩馀,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一片竹林和荒草覆盖了五亩多的土地,我的生活依靠山中的蕨菜和泉水里的鱼。
因为家中贫穷,我以贩卖货物为耻,就像当年的端木蕻良;乡亲们传递书信,如同仲舒那样渴望知识。
白天思念你,只能远远眺望,感叹自己身处青翠树林,仿佛在逃避空虚的生活。
春风轻轻吹过乌塘尾,意外地收到你从东方寄来的信件。

注释

篁竹:竹林。
荒茅:荒草。
五亩馀:大约五亩多地。
生涯:生活。
山蕨:山野中的蕨类植物。
泉鱼:泉水中的鱼。
殖货:贩卖货物。
羞:感到羞愧。
端木:指端木蕻良,古代廉洁的官员。
仲舒:指董仲舒,古代博学的学者。
聊:姑且。
远望:远眺。
逃虚:逃避空虚。
渺渺:轻轻的。
乌塘尾:乌塘的末端。
漫得:意外得到。
一纸书:一封书信。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从“篁竹荒茅五亩馀,生涯山蕨与泉鱼”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种植和养殖自给自足的愿望。"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则表明了诗人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仍然珍视文化与学问,通过乡间传递的书籍来增长见闻,与古代贤士相比。

"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怀念和思念,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最后两句“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则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象,并通过一封来自东方的信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信息的期待和珍惜。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悠长,充分体现了诗人幽居生活中的情感流露,以及与自然、文化和亲友之间的情感纽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一)

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其二)

超然京洛谅难双,处在家庭誉在邦。

道义门中窥户牖,风骚坛上见麾幢。

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

信美贤公有才子,笃诚真复类尨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其一)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六)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

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

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

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