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名为《谢柱波招游厓门》。诗中描绘了诗人被邀请游览厓门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联“欲吊沧茫一问津,楼船何必起征尘。”开篇即以“沧茫”二字勾勒出辽阔的海洋景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古老遗迹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神秘。接着,“楼船何必起征尘”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传统航海方式的反思,似乎在说,寻找历史的足迹并不一定要通过战争或动荡的方式。
颔联“乌衣旧姓能招客,白社新寻得故人。”转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场景。这里,“乌衣旧姓”和“白社”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贵族和普通百姓,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变迁,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细草绿初厓尚冷,洪波碧尽海难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细草绿”与“洪波碧”的对比,以及“尚冷”与“难春”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既生机勃勃又充满挑战的氛围,象征着历史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坚韧。
尾联“灯前莫欣兴亡事,更有何源可避秦。”则是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他告诫自己,在灯下回顾过去,不应沉溺于兴亡之事的悲喜之中,因为历史的教训往往难以避免重演。最后的“更有何源可避秦”,借用“避秦”典故,暗指寻找逃避历史悲剧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未来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生活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友情、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