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

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

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

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

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游子离开淮阳,离别的梦境绵长。
夜晚的水关打开锁,清晨的雾气中船桨轻摇带来凉意。
期待与你共赏烟霞明月,航行中请保持一致无异。
回忆在隐山摇橹的日子,指向远方的桅杆。
吴地的蒲叶如碧绿的刀,楚地的竹筒里飘散着粽子的香气。
以此书信告知远方的惠远,替我思念檀郎。

注释

客子:游子。
淮阳:地名。
逶迤:曲折漫长。
别梦:离别之梦。
水关:水上关隘。
雾棹:雾中的船桨。
烟月:烟霞和月亮。
风波:航行中的风浪。
隐山:不知名的山。
撼橹:摇动船桨。
转濑:顺流而下。
遥樯:远处的船帆。
蒲叶:菖蒲叶片。
吴刀:吴地特产的绿色植物。
筠筒:竹筒。
楚粽:楚地特色的粽子。
惠远:远方的朋友。
檀郎:对友人的昵称或爱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离别与怀念的画面。"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表达了对远行者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夜晚的梦境中难以割舍的思念。"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则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早晨场景,水闸在夜色中缓缓打开,雾气中的细微光线透出一丝清寒。

诗人通过"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传达了与亲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即使分别,也希望对方能平安无忧地继续前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中,诗人回忆起往日在隐秘的山间与朋友嬉戏的情景,那些美好的时光如同远处的溪流,虽然现在无法触及,但心中仍旧向往。

接下来的"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则是对物质生活中的细节描写。诗人提到蒲草编织成的容器和用吴刀制成的精致工艺品,以及筠筒包裹的楚地特产粽子,这些都是诗人对家乡美好物产的怀念。

最后,"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表达了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的亲人保持联系的情感,并特别提及了檀郎,这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份特殊情感或是一位特定的亲友。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乡愁和深沉的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人际关系以及家国记忆的深切情怀。

收录诗词(27)

沈亚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 字:下贤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781—832

相关古诗词

劝政楼下观百官献寿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

早阳生彩杖,霁色入仙楼。

献寿皆鸳鹭,瞻天在冕旒。

菊尊开九日,凤历启千秋。

乐阕祥烟起,杯酣瑞影收。

年年歌舞夕,此地庆皇休。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汴州船行赋岸傍所见

古木晓苍苍,秋林拂岸香。

露珠虫网细,金缕兔丝长。

秋浪时回沫,惊鳞乍触航。

蓬烟拈绿线,棘实缀红囊。

乱穗摇鼯尾,出根挂凤肠。

聊持一濯足,谁道比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春色满皇州

何处春辉好,偏宜在雍州。

花明夹城道,柳暗曲江头。

风软游丝重,光融瑞气浮。

斗鸡怜短草,乳燕傍高楼。

绣毂盈香陌,新泉溢御沟。

回看日欲暮,还骑似川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文祝延二阕(其一)祈神

闽山之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叠层。

腾气清浑兮朝昏,神生其中兮宅幽凝。

居如山兮惠如水,处端卓兮赴下而忘鄙。

集人之祈兮从人之所市,攀清明兮叩髣髴。

我民清兮期吉日,愿听诚兮陈所当。

侯临我兮恩如光,照导兮天覆。

惠流吾兮乐且康,恭闻侯兮饮食失常。

民萦忧兮心苦疮,饱我之饥兮侯由有谷。

神有泽兮宜荫沃,脱侯之恙兮归侯之多福。

群卑勤之恭洁兮,鉴贞盟乎山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