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丙戌寿蜀阃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

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

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地利属人和。

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

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

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留不住岷峨。

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曾伯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三)·丙戌寿蜀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英雄、歌咏山河壮丽景色的诗篇。诗人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形象,通过对其英雄事迹的描述,以及对自然山河之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

首句“千一载英杰”表明诗人所歌颂的是千古难逢的英俊人物。紧接着,“百二国山河”则是对其事迹所跨越的广阔地域的描写,显示了英雄非凡的影响力和辉煌成就。

“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一句,以宏大的意象展示英雄人物威武不屈的一面,他们的英勇事迹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而“万里仗天戈”则形容英雄对抗天命的壮举。

随后的“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具体描绘了英雄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其能够迅速平定边疆之乱的能力。接着,“地利属人和”则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自然之力归于人民,社会安宁和谐。

“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英雄在历史上的首席地位,以及他们超凡脱俗的成就。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英雄无上的敬仰之情。

中间部分“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等几句,似乎是在描述一种生活场景,或许是为了平衡前面的宏大叙述,而加入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但这些内容与整首诗的大局观念相比,其意象并不明显。

“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则转回到宏大的描述中,展示了英雄人物在天地之间调整秩序、侍奉神灵的壮丽画面。

最后,“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留不住岷峨。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等句,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赞美英雄之后,又回到了对自然之美的陶醉和追寻,以及对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的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才华,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领袖和英雄事迹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十一)戊申送厉守赴濡须漕

缔好恨不早,觌面雅相知。

璇星楼上,一见天产此英奇。

功在淮梁砥柱,政蔼汉扶襦裤,仅借寇恂期。

懊恼剑花冷,手欲鲙鲸鲵。濡须坞,咽喉地,腹心谁。

公其揽辔凭轼,勋业笑谈为。

贯索旄头息焰,斗极泰阶动色,归佐太平基。

客有问仆者,只说在渔矶。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四)再和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

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

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

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

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庚子送周炳仲赴江东幕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馀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蘋洲。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一)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