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夜晚和白天都在忧虑国家大事,岭南之地也屈尊接纳真正的儒者。
金城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凡的智谋策略,无需等待最杰出的人才来策划。
春天充满鹦鹉楼和鹤群的洲渚,上天赐予这里山水环绕,即使是轻便的马车也能驾驭。
六月正值酷暑,我怎会放慢前行的脚步?越过蓬婆山,翻过邛笮地,那里的帐篷犹如天空之屋。
从未有人能穿越我这里的烟雾瘴气,自古文献记载以来。
连接五溪众多的粤地,依托南方半壁江山,内外都能确保安宁无患。
完成这些经营之事,我就回归中枢,卸下重任。

注释

宵旰:形容日夜操劳。
轸:忧虑。
岭海:指岭南地区。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金城:比喻坚固的城市或策略。
至才:极优秀的人才。
洲鹦楼鹤:形容景色优美。
簪山带水:山水环绕,风景优美。
越:越过。
蓬婆:泛指高山。
邛笮:古代地名,今四川地区。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的帐篷,此处比喻远方。
烟瘴:形容南方湿热多瘴气的环境。
五溪百粤:泛指南方边远地区。
钧枢:比喻中央决策的核心位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水调歌头·送印德远经略入广》。从内容来看,诗人在送别友人时表达了对其才能和未来成就的赞赏与期待。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出诗人对远行者非凡的谋略和学识的肯定。宵旰指的是夜深或天将明时,轸先虑则是说远行者的筹谋超前,而岭海屈真儒则强调其学问渊博。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远行者在未来的成就将如同金城一般坚固而独特,即使现在还未完全显现,诗人也已预见到他的卓越才能。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远行者的壮丽景象和其乘坐的华丽车马,春意盎然中展现出一种繁荣而又自由自在的氛围。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夏日炎热天气下的豁达心态和驾驭马车的从容。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能力的赞美,以及这种能力在历史上的独一无二。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这里强调了远行者的治理才能,可以将分散的地区联结起来,为国家带来内外的安定。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完成其使命、回到应有之职位的期盼和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送别之作,更是一篇颂扬英才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才能的描写,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远的寄予。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一)甲申春利州漕廨玩月闻琴和周炳仲韵

一段太清境,谁幻出阶坳。

不知身住何处,爽气逼霜袍。

但见人间一样,似夜又还非夜,栖鸟不安巢。

认得在尘世,禁鼓二更敲。最忺看,来竹底,上梅梢。

几家朱户,不如儿女醉蓬茅。

谁把琴声三弄,不管骚人幽趣,似向曲中嘲。

长啸赋赤壁,有酒更无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戊午初度自寿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矢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招八窗叔托疾再和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五)送制参向君玉归里

薄酒长亭别,饱饭故园归。

两年婉婉席上,甘苦每同之。

騄骥群中独步,麋鹿兴前不瞬,孰可与争驰。

力挽不能寸,健翮遽斜飞。经营事,艰难状,老天知。

区区塞马得失,一笑付观棋。

用则风云万里,不用烟霞一壑,两鬓未应丝。

回首乌樯外,鸥鸟自忘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