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方的《题宣和所制赤驹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赤色骏马图景,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儿从幼年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它在宫廷中的特殊地位与待遇。
诗中以“房星委地生神□”开篇,巧妙地将马儿的出生与天象联系起来,赋予其神秘色彩。“千里风轻白玉蹄,平渊春浴丹砂质”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马儿的外貌特征——千里之行的健壮与白玉般的蹄子,以及沐浴在春水中的丹砂质地,形象地展示了其高贵与优雅。
接着,“自从长养入天闲,振鬣常陪乘舆出”两句,点明了马儿的成长环境与重要角色,它在皇家的精心照料下成长,并常伴君王左右,体现了其非凡的地位。
“未知赴敌见戈矛,所惯承恩闻警跸”则描绘了马儿在和平与战争两种状态下的不同表现,既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也突出了其忠诚与适应性。
“嘶当落日近尊严,气抹长林动萧瑟”通过马儿的嘶鸣与周围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庄严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马儿命运的感慨。
“不惭刍豆饱微躯,尚觊朝家三品秩”两句,表达了马儿虽饱受照顾,但内心仍渴望更高的荣誉与地位,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追求。
“宣和殿里图书□,亲见圉人事爬栉”暗示了马儿在宫廷中的重要性,不仅受到皇帝的亲自关注,还参与了图书管理等事务,进一步强调了其独特地位。
“当时青海九万馀,未有一匹当宸笔”通过对比,突出了这匹赤驹的独特与珍贵,即使在众多马匹中,也只有它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
最后,“临轩睥睨迥出群,落纸须臾?奔逸”描绘了马儿在皇帝面前的英姿,以及其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动态感与美感。
“内侍传宣赐近臣,再拜奎光欲腾室”则描述了马儿的艺术形象被制成图画后,受到皇帝赏赐的情景,体现了其在艺术领域的重要价值。
“秋深沙苑多蒺藜,夜半河南吹觱栗”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马儿命运的不确定性与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其最终的命运。
“已诏民间置牧地,如此龙媒敢轻失”表达了对马儿的珍视与保护,即使在民间,也要为其提供合适的牧场,体现了对优秀人才或事物的重视。
“青城道上尘眯人,六宫粉黛无精神”通过环境的描写,反映了马儿离开后,宫廷内外的失落与空虚,进一步强化了其重要性。
“此时此马□□□,□□□□□不能”表达了对马儿命运的惋惜与无奈,暗示了其最终可能的不幸结局。
“追随天子向南去,哀哉委骨俱蒙尘”以马儿跟随天子南行,最终却因战乱或其它原因而死亡,结束了全诗,表达了对马儿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哀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赤色骏马图景,也深刻地探讨了马儿在历史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命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