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翻译

流水环绕的人家,刚刚度过斜阳,满眼都是苍翠的树木。
害怕听到秋天的声音,因为那是旧日愁绪的来源。
为何我还滞留在异乡,自己都嘲笑自己,是谁让我停留。
询问种下的桃树,是否是上次的缘分。我不愿再被桃花轻易误导。
年轻时不懂相思之苦,此刻却难以抵挡这情感。
行云随风飘散,我才相信离别的眼泪如同雨水般倾泻。
更何况夜晚的鹤巢空荡,怎能忍受现在要回去。
更令人怜悯的是,在闲暇中白了头发,你可还记得这一切?

注释

流水人家:形容乡村景色。
乍过:刚刚度过。
斜阳:傍晚的阳光。
秋声:秋天的落叶声。
旧愁:过去的忧愁。
尚客:仍然客居。
殊乡:异乡。
自笑:自我嘲笑。
种桃:种植桃树。
前度:从前的缘分。
相思苦:深深的思念之苦。
情绪:情感。
行云:流动的云彩。
别泪:离别之泪。
夜鹤:夜晚的孤鹤。
帐空:鹤巢空无一物。
闲里:闲暇时光。
白了头:形容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异乡的游子,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独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的复杂情绪。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苄树。" 这几句描写了一幅温柔的秋日景象,但这种宁静的画面却无法掩盖诗人的内心忧伤。"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秋天的风声似乎唤起了往昔的情愫,触动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在孤独无依的对比。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诗人自嘲为何还沉迷于这异乡之地,不肯离去,或许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美好的时光和情感的寄托。但同时也表示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担心再次陷入情感的纠缠。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时不知爱情之苦的无奈,以及现在这种复杂的情感更是难以自控。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夜晚的寂静加深了诗人的情感痛苦,即使是返回故乡,也是一种无法逃避的情感困境。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这最后一句则是对自己年华老去、孤独度日的一种无奈和自嘲。诗人似乎在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否还有人能够理解和同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将个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珍珠令

桃花扇底歌声杳。愁多少。便觉道花阴闲了。

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满院飞花休要扫。

待留与、薄情知道。知道。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形式: 词牌: 珍珠令

祝英台近.寄陈直卿

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

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

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想只在、芦花多处。

谩延伫。姓名题上芭蕉,凉夜未风雨。

赋了秋声,还赋断肠句。

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待招取、白鸥归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重过西湖书所见

水西船,山北酒,多为买春去。

事与云消,飞过旧时雨。

谩留一掬相思,待题红叶,奈红叶、更无题处。

正延伫。乱花浑不知名,娇小未成语。

短棹轻装,逢迎段桥路。

那知杨柳风流,柳犹如此,更休道、少年张绪。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为自得斋赋

水空流,心不竞,门掩柳阴早。

芸暖书芗,声压四檐悄。

断尘飞远清风,人间醒醉,任蝶梦、何时分晓。

古音少。素琴久已无弦,俗子未知道。

听雨看云,依旧静中好。

但教春气融融,一般意思,小窗外、不除芳草。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