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荆吴相望各天涯,千里柴车鹿自随。
解辔定应春尽日,及归宜待鹤来时。
圣贤莫负樽中渌,日月长为物外迟。
若过匡庐访真隐,卧龙庵下有期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杨时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开篇“荆吴相望各天涯,千里柴车鹿自随”两句,通过对荆楚与江左(今湖北、湖南一带)相望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和深远的情感。这里的“荆吴”不仅指代地域,更象征着朋友间的心灵距离,即便相隔千里,也如同鹿群般自然而然地相随。
接着,“解辔定应春尽日,及归宜待鹤来时”两句,则是对出行者美好祝愿的表达。诗人希望朋友能在春尽之日返回,并且等到那时天空中有鹤飞过,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寓意着友情长存,犹如鹤影常伴。
“圣贤莫负樽中渌,日月长为物外迟”两句,是诗人表达对朋友的敬仰和期待。这里的“樽中渌”比喻朋友品格高尚,如同美酒一般。诗人认为时间不会辜负这样的人才,而日月流转,也彰显了这种期待不受世俗羁绊。
最后,“若过匡庐访真隐,卧龙庵下有期颐”两句,则是对朋友未来之行的再一次美好祝愿。诗人希望朋友在旅途中能够寻找到真正的隐逸,并且在卧龙庵下定下一个期限,期待着友人的归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深远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不详
岁律已云尽,思家日日深。
二年为客恨,千里倚门心。
节物罗樽俎,儿童学语音。
眩然如在目,恍惚梦难寻。
爱日乖予愿,亲颜长在心。
远游仍换岁,华发想盈簪。
永夜谁同席,残杯忆共斟。
相思空有泪,挥洒满衣襟。
故里相看眼暂明,一尊聊此话平生。
杜陵苦被微官缚,元亮今为世网撄。
长路关山吾北去,春风梅岭子南征。
结邻莫负当时约,早晚沧浪共濯缨。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
一窥识公辅,三徙得儒真。
画翣流云气,松阡卧石麟。
哀荣今日事,谁复继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