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叔(其二)

是物可寄情,是物可寄声。

不须使黄犬,延州歧路远。

莫怪不登淮上楼,只为淮水不西流。

直待衔芦雁却回,其时随到天尽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端叔(其二)》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首句“是物可寄情,是物可寄声”以“物”为载体,巧妙地表达了情感的传递与声音的寄托,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接着,“不须使黄犬,延州歧路远”,以黄犬象征忠诚与陪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遥远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坚韧与不渝,无需借助外物,心已相连。

“莫怪不登淮上楼,只为淮水不西流。”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淮水的东流比作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相聚不易的感慨。诗人以“不登淮上楼”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不舍,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最后,“直待衔芦雁却回,其时随到天尽头。”这两句诗以雁南飞、芦苇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辽阔而深远的画面。诗人期待着有一天,如同雁群能够跨越千山万水,重逢于天边,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与期待。这种对未来的憧憬,既是对友情的坚定信念,也是对人生旅程中相遇与别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再送端叔

关中日落时,但见山相接。

塞上闭城时,但听吹芦叶。

延州平安火过早,月出山头照孤堡。

王家池上醉欲倒,铜钵声中诗已了。

落笔挥成露布草,主人更索平戎表。

文章意气入杳冥,金船插羽如飞鸟。

诸军鼓吹高牙晓,大纛门开扑馀燎。

壮士犀衣剑气寒,客身依旧红霞绕。

陆生待寄梅花枝,庾郎莫爱芙蓉好。

形式: 古风

呈路倅

三十年居官,而无一椽屋。

随身清风高,所至义行足。

今兹尽室来,何可久船宿。

奴僮已暴露,勿使乏饘粥。

也须谋外物,种取柳与菊。

记取节节高,爱我茅檐竹。

其时花尽落,手把麦黄绿。

公酌我须釂,公吟我须续。

慷慨见怀抱,静介无所欲。

最是谒祠堂,老泪潸可掬。

迩来六七岁,病叟头已秃。

万事置浮云,壮气自满腹。

感激论忠义,犹爱唐衢哭。

更思桓野王,把笛吹一曲。

形式: 古风

奉呈河中教授

不息之谓诚,诚所以入德。

无微而弗大,何往不可适。

惟其能言者,自求其所得。

唯其自得之,久而能弗失。

形式: 古风

奉酬守道

教官昨自江南来,但有清风无尘埃。

曾遇芙蓉池上客,仍过方家旧钓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