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望岳》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首句“岱宗岧峣春郁盘”,以“岱宗”指代泰山,用“岧峣”形容其高峻,“春郁盘”则描绘了春天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生机勃勃。接下来“开凝五岳此为尊”,进一步强调泰山在五岳中的崇高地位,寓意其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也是文化精神的象征。
“皇王帝伯应长历,七十二君多寓言”两句,将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暗示自古以来众多帝王将相在此留下足迹,寓言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体现了泰山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
“远接昆仑擎地轴,直从星斗瞰天门”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泰山与遥远的昆仑山相连,仿佛支撑着大地的轴心,同时又从星辰中俯瞰天门,展现出泰山的辽阔视野和超凡脱俗的气魄。
最后“年年瞻礼痴齐鲁,帽顶红生何处村”,表达了每年无数人前来朝拜泰山的盛况,无论是山东的齐鲁之地,还是远方的村落,都充满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同时,“帽顶红生”这一细节,生动描绘了人们在登山途中或祭拜时的庄重与虔诚,增添了诗作的人文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更深入挖掘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