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已老金山顶,无心上石桥。
讲移三楚遍,梵译五天遥。
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山寺内的一处幽静之所——上人院的景象。诗人已经年迈,却无心再攀登那石制的桥梁,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放弃。"讲移三楚遍"和"梵译五天遥"可能是指诗人在佛经中寻找精神慰藉,这里的“三楚”可能指的是《楚辞》之类的文学作品,而“五天”则可能象征着远离尘世的佛教理念。
接下来的两句"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则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的生活状态。"板阁"是指寺庙中的一种建筑结构,而"禅秋月"则表达了一种静谧与清凉的氛围;"铜瓶汲夜潮"则展现了诗人夜晚取水时的宁静场景,可能是在暗示一种简朴而深远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显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对自己过去沉迷酒色的行为感到羞愧,而现在即使是偶尔来的客人,他也愿意与之相伴到深夜。这样的表述似乎在传达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平淡而深远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超然物外、寂寞中带着些许宁静与安详的情怀,是唐代诗人张乔对佛教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
不详
千灯有宿因,长老许相亲。
夜永楼台雨,更深江海人。
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不是真如理,何门静此身。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
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
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
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花木闲门苔藓生,浐川特去得吟情。
病来久绝洞庭信,年长却思庐岳耕。
落日独归林下宿,暮云多绕水边行。
干时退出长如此,频愧相忧道姓名。
东风摇众木,即有看花期。
紫陌频来日,沧洲独去时。
郡因兵役苦,家为海翻移。
未老多如此,那堪鬓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