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诚舒啸堂

隔岸暮山秋翠重,少焉月作冰轮涌。

闲披白帢登此堂,绛阙神清气深稳。

齿应衔环舌卷桂,两鬓西风心一寸。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

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

恐君夜残亦仙去,弃米叫云空目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时分,隔岸秋色浓重的暮山景象,以及月亮从水面缓缓升起的壮丽情景。通过“白帢”、“绛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情与超然物外的心境。

“齿应衔环舌卷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仿佛口中含着桂香,言辞中透露出淡淡的香气。“两鬓西风心一寸”,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霜,内心却保持着一份宁静与坚定。

“此中不著丝竹耳,但觉清圆林叶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淡泊态度,更欣赏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风吹过树林,树叶轻轻摇曳,这种自然的声音,比任何乐器演奏都更加悦耳动听。

最后,“馀韵夫须百里闻,风露清冥人跨凤。”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余音绕梁,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美妙的旋律所覆盖,即使在百里之外也能感受到这份清新的气息。而“风露清冥人跨凤”则象征着诗人超越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同乘风飞翔的仙人,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周廷秀

周郎南州俊,毛骨特英拔。

结发翰墨场,声光先逸发。

上书论国事,人危泰山压。

居然窜南陬,风埃到须发。

平生拙生事,寒饥坐旷达。

相逢湘水湄,清甚等苕霅。

书近庾西台,诗如王右辖。

解寻磨衲禅,仍领凌波袜。

春露试晴窗,舌颊增脱活。

浇公刚直胸,搜搅医国法。

气当宿玉堂,丝絇八砖踏。

当分买山钱,放□痛一掐。

形式: 古风

次韵吴兴宗送弟从沩山空印出家

身心俱出家,岂复论家世。

一念断攀缘,即入三摩地。

珍重大愿王,此法端可恃。

若能训此心,是毕丈夫事。

君看宏觉师,后身是昙谛。

傥欲贮甘露,先将洁令器。

自当福人天,岂止能自利。

譬如鸡出燖,真复生厌离。

空印法门杰,净慈数高弟。

初不荷吾法,亦自为□瑞。

汝能倾心事,建此平生志。

净中有浮念,何异目有翳。

内外俱一如,乃称真正士。

以此谈妙法,要使天华坠。

百里半九十,良医三折臂。

果解信此言,不愧甘蔗裔。

形式: 古风

张野人求诗

醉看湘山二十春,杖藜疾趋旋路尘。

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

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

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

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

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

形式: 古风

寄郤子中学句

刚疏触时怒,发之投海山。

沛恩出意外,缧囚遂生还。

湘西谷量云,结屋清蘋湾。

举手弄云水,意适情自闲。

大藩英俊地,翰墨相追攀。

聚话兰丛秀,吐气雌霓弯。

我穷世讳见,所至特见删。

但馀遭夫子,时时客扣关。

迩来又识公,喜忘双鬓斑。

夷粹韵拔俗,简重语不烦。

人品有如子,合在台阁间。

归来梦西津,五峰解烟鬟。

故人讶归晚,负负愧在颜。

此诗虽梦语,亦足发天悭。

乃知忧患烈,不能镌冥顽。

遥想为一笑,秀句出饥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