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三十一)

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

善言焉可长,慈惠未易施。

不见南飞燕,羽翼正差池。

高子怨新诗,三闾悼乖离。

何为混沌氏,倏忽体貌隳。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三十一首,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道德沦丧、善行难存以及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慨。

首句“丹心失恩泽”,以“丹心”象征忠贞不渝的情感或高尚的品德,却遭遇了“恩泽”的丧失,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高尚品德在现实中可能遭受的冷遇或忽视。

接着,“重德丧所宜”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价值的失落,指出高尚的行为和品德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失去了应有的位置或价值,暗示了社会道德标准的混乱。

“善言焉可长,慈惠未易施”则表达了对善言和慈爱难以持久和广泛传播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正义之声难以得到响应,仁爱之举难以普及的现实。

“不见南飞燕,羽翼正差池”运用了南飞燕的比喻,象征着那些试图坚守道德原则的人,他们的行动或言论可能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公或误解而显得无力或不合时宜。

“高子怨新诗,三闾悼乖离”引用了古代诗人屈原(字三闾)的例子,表达了对那些因坚持真理和理想而遭受排挤和不公待遇的文人志士的同情和哀叹。

最后,“何为混沌氏,倏忽体貌隳”将问题归结到根本原因上,提出“混沌氏”作为象征,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观念的模糊,使得原本清晰的价值观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导致了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阮籍对当时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忧虑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公正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98)

阮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字:嗣宗
  •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 生卒年:210~263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三十二)

十日出旸谷,弭节驰万里。

经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

谁言焱炎久,游没何行俟。

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杞。

千岁犹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

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怀(其三十三)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

六龙服气舆,云盖覆天纲。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

沐浴丹渊中,炤耀日月光。

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三十四)

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

智巧万端出,大要不易方。

如何夸毗子,作色怀骄肠。

乘轩驱良马,凭几向膏粱。

被服纤罗衣,深榭设闲房。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怀(其三十五)

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