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

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

今者无端越疆畔,阴气焰焰侵于阳。

阳收刚明避其势,阴负捷胜尤倡佯。

地乘是气亢于下,震荡裂坼乖其常。

齐秦晋代及荆楚,千百其堵崩连墙。

隆丘桀屋不自定,翩若猛吹摇旌幢。

生民汹汹避无所,如寄厥命于湖江。

有声四出嘻可怕,谁击万鼓何雷硠?

阴为气静乃如此,天意昧密宁能详。

或云蛮夷尚侵轶,己事岂必垂灾祥。

意者邪臣有专恣,气象翕翕难为当。

据经若此非臆决,皎如秋日浮清霜。

祖宗威灵陛下圣,安得直语闻明堂。

朝廷肃穆法度治,岂用懔懔忧胡羌?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听说原始元气分为两部分,上升下降相互辅助而非伤害彼此。
如今不知为何超越了界限,阴气炽烈侵入阳面。
阳面收敛刚强避开它的势头,阴面仗着快捷胜利假装挑衅。
大地承受这种气息变得高亢,震动裂开违背常规。
齐、秦、晋、荆楚等地,无数城墙倒塌相连。
隆起的山丘和高大的房屋无法自保,像被狂风吹动的旗帜。
百姓惊恐无处躲避,仿佛将生命寄托在江湖之上。
各种声音四起,令人恐惧,是谁敲响万鼓发出雷鸣般巨响?
阴气如此平静却带来这样的后果,天意深沉难以详知。
有人说蛮夷仍在侵犯,难道我们的事情就一定要带来灾难吗?
或许邪恶之臣专权放肆,使得气数动荡难以应对。
根据经典判断并非主观臆断,如同秋日清澈的霜露。
祖宗的威严加上陛下的圣明,怎能允许直言在明堂中传播。
朝廷严肃,法制健全,何必担忧胡羌的威胁呢?

注释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生命力。
疆畔:边界。
阴气:指阴冷、消极或负面的能量。
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阳性概念,代表光明、积极的一面。
蛮夷:古代中国对周边未开化的民族的称呼。
气象:这里指国家的气运、形势。
臆决:主观决定,未经深思熟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地动》,他以自然现象——地震为题材,通过描绘天地阴阳失衡的景象,寓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诗人首先指出元气分为阴阳,本应相互辅佐而非相害,但如今阴阳失序,阴气过盛侵入阳刚。接着,他描述了大地震动、城池倒塌、人民惊恐的场景,暗示着国家的不稳定。诗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奸臣专权导致的,而非天降灾异,强调朝廷应当整顿纲纪,而非过度担忧外敌。

诗中运用象征和隐喻,如“地乘是气亢于下”、“翩若猛吹摇旌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地震的破坏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皇帝圣明和祖宗威灵的期盼,希望朝廷能够听取直谏,实行清明法治,以稳定局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观察,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政治改革的呼吁,体现了曾巩作为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多雨

嗟江之滨地多雨,冬雷不收开蛰户。

阴气浊晦化为雾,或云于山水于础。

杂花万株红与紫,腊风吹开不可数。

入春十日寒始至,春气欲归寒格住。

群山巉空雪相亘,摧折草木何可禦。

霖倾潦汹那复止,穹林大丘灭无渚。

及今孟夏理宜热,重裘无温坐当午。

四时云然了安谓,吁吾有愁谁可语?

形式: 古风

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纳凉同观建邺宫中画象翰林墨迹延庆寺者刘裕故宅中有寿丘山

禅方寿丘山,平昔宋公宅。

好风吹雨来,暑气一荡涤。

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

神清轶埃壒,趣合尽肝膈。

岭竹翠尚新,水花红可摘。

以此侑樽酒,隤然岸巾帻。

建邺旧丹青,金銮馀翰墨。

绰约桃李颜,超遥龙虎迹。?矣霸王邺,信哉文章伯。

感古已踌躇,慕奇复叹息。

泊无势利心,自觉衿虑适。

起坐相扳牵,迟留日将夕。

形式: 古风

戏书

家贫故不用筹算,官冷又能无外忧。

交游断绝正当尔,眠饭安稳馀何求?

君不见黄金满籯要心计,大印如斗为身雠。

妻孥意气宾客附,往往主人先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戏呈休文屯田

陈侯隽拔人所羡,岁晚江湖初识面。

已闻清论至更仆,更读新诗欲焚砚。

天子无由熟姓名,诸公固合思论荐。

乌靴况已踏台省,黑绶未得辞州县。

落落逢人愈难合,欣欣顾我能忘倦。

跬步粗官别经岁,角巾广坐今相见。

绕郭青山叠寒玉,萦堤远水铺文练。

明红靓白花千树,隔叶跳枝莺百啭。

佳时苦雨已萧索,落蕊随风还面旋。

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闲燕。

脱遗拘检任真率,放恣嘲谐较豪健。

东廊解榻不共语,明日离亭空眷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