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大雪之夜,诗人宿于白塔寺静公禅室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首句“浮屠残铎旧朝遗”以佛塔的钟声作为引子,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接着,“扶杖何须夙有期”,表达了诗人不拘泥于时间安排,随性而行的态度。
“雪里敲门僧定后,松间振锡鹤归时”两句,通过雪景、僧人、松树和仙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雪中敲门,象征着访客的到来,而僧人已进入冥想状态,显示出禅室的宁静。松间振锡,鹤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和谐,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融入了一种自然的韵律之中。
“一炉芋火三更话,七个蒲团百丈规”描绘了室内的情景,炉火旁的交谈,七个蒲团排列整齐,暗示着禅修的规矩与内心的平静。这里不仅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蕴含了修行的深意。
最后,“壁上灯微钟鼓寂,寒襟如水自应知”以微弱的灯光、寂静的钟鼓声,以及诗人如水般的寒心,收束全篇。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纯净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生活中的宁静、和谐与超脱,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