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宿善有君□,幽铭岂溢言。
何妨儒鹖弁,自可客龙门。
瑞竹松根见,丛编手泽存。
寿终无一憾,更是好儿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为悼念董监镇而作的挽诗。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品德的赞美。"宿善有君□"一句,可能原文缺失一个字,但从上下文推测,可能是赞誉董监镇平日积善行德。"幽铭岂溢言"暗示了对逝者美德的肯定,认为他的事迹无需过多溢美之词。
"何妨儒鹖弁",意指董监镇虽身为儒者,却能兼具武将的气概,显示出其人格的多元与不凡。"自可客龙门"则进一步赞扬他能在高位上仍保持谦逊,如同龙门之客,低调而有内涵。
"瑞竹松根见",以瑞竹和松根象征董监镇坚韧的品质,即使在地下也能展现出生机。"丛编手泽存",则表达了对董监镇著作或遗物的珍视,这些是他生前智慧的结晶。
最后两句"寿终无一憾,更是好儿孙",表达了对逝者无遗憾离世的欣慰,同时也称赞了董监镇教子有方,培养出优秀的后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充分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思。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谁能传耆旧,善誉在乡关。
教子籯金外,和家棣萼閒。
死心多佛悟,生世半诗閒。
逝矣夫何憾,逍遥玉女山。
忆昨会山中,危时苦话同。
老枝期共雪,乔木虑摧风。
弟有文铭竁,儿能礼送终。
九京无可憾,后死愧衰翁。
小小篮舆出远林,南来长苦路崎嵚。
一千里外乡山杳,十二月中风雪深。
清夜到家惟有梦,少年触事易酸心。
须知行止元非我,阴六阳三古到今。
老惫无如汗枕何,起看玉宇泻银河。
残山剩水凄凉甚,明月清风感怆多。
无计闭门遮外事,真成开眼梦南柯。
坐来不觉东方白,又是馀生一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