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清漳近信

龙逃海水热,简书亦足畏。

蹇蹇皆王臣,或有独劳悴。

有司输军储,风䑺往供馈。

朔风卷欃枪,愿散旄头彗。

苍生岂不困,督责太烦碎。

侧闻良家子,坑堑纷填弃。

坐视若不闻,勇壮失赑屃。

毋负朝廷恩,泥沙倾廪饩。

猖獗迫河隍,踟蹰果何迟。

堠鼓日夜鸣,击鲜交劳吏。

燕寝尚宵衣,健儿独搴帜。

圣祖仁立国,垂统千万祀。

方隅有窃发,敢不趋父事。

宜推子弟恩,疾痛䏒膺臂。

奈何当此时,反若秦越视。

太平日已久,凶恶无噍类。

富庶非不多,休祯靡不至。

何当秽浊清,凯奏欢童稚。

使我闽囝翁,翘首瞻佳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洪希文的《闻清漳近信》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悲惨命运。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首句“龙逃海水热,简书亦足畏”以龙逃避炎热的海水来比喻国家在战争中的艰难处境,简书象征着朝廷的命令,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令人畏惧,在战时更是如此。接着,“蹇蹇皆王臣,或有独劳悴”表达了即使是忠诚的臣子,在战乱中也难以避免劳苦和疲惫。

“有司输军储,风䑺往供馈”描述了官府为军队提供物资的艰辛,而“朔风卷欃枪,愿散旄头彗”则寄托了诗人对平息战乱、清除祸患的渴望。接下来,“苍生岂不困,督责太烦碎”揭示了百姓在战乱中的困苦生活,以及官府苛政的繁多。

“侧闻良家子,坑堑纷填弃”描绘了战乱中无辜百姓被屠杀的惨状,而“坐视若不闻,勇壮失赑屃”则批评了某些官员面对暴行的冷漠态度。最后,“毋负朝廷恩,泥沙倾廪饩”呼吁官员们不应忘记朝廷的恩德,要体恤百姓,而不是加重他们的负担。

“猖獗迫河隍,踟蹰果何迟”表达了对战事进展缓慢的担忧,“堠鼓日夜鸣,击鲜交劳吏”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持续,而“燕寝尚宵衣,健儿独搴帜”则赞美了将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圣祖仁立国,垂统千万祀”是对先祖英明统治的怀念,“方隅有窃发,敢不趋父事”强调了面对叛乱时的责任感,“宜推子弟恩,疾痛䏒膺臂”表达了对君主应给予臣民更多关怀的期待。

“奈何当此时,反若秦越视”批评了某些官员在战乱期间的行为如同对待敌人一般冷酷无情,“太平日已久,凶恶无噍类”表达了对长久和平的向往,“富庶非不多,休祯靡不至”赞美了国家的繁荣与福祉,“何当秽浊清,凯奏欢童稚”表达了对清除战乱、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

“使我闽囝翁,翘首瞻佳气”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的祝愿,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深切期盼。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95)

洪希文(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公元一二八二年至一三六六年)字汝质,洪岩虎之子。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年八十五岁。尝官训导。希文的诗风,清遒激壮,有续轩渠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号:去华山人
  • 籍贯:莆田

相关古诗词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三首(其一)

华星何历历,际此时休明。

向来章甫冠,太平皆长缨。

某也收科第,濯濯邦国桢。

某也受书礼,拟作观光行。

侬亦清浪儿,岁月徒峥嵘。

寿陵欲进步,蹇涩路不平。

岂不念憔悴,借誉无公卿。

逝将买一廛,空谷为耕氓。

歌声出金石,聊以陶吾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三首(其二)

朝游夹漈山,漈水何涟漪。

暮登石门山,山石亦差差。

水石太古色,山人去何之。

君今游此山,为予访颓基。

多谢吹藜翁,七略今有归。

矧兹十室邑,文献犹庶几。

君子乐育才,薪槱理不遗。

白袍久延伫,雪立风披披。

喣之以惠风,畅若春阳熙。

前程虽云迈,来者犹可期。

形式: 古风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三首(其三)

昔我侍吾翁,设教山水乡。

抠衣琴册暇,问礼俎豆行。

在寝皆渊骞,籍湜走以僵。

五年饱藜苋,粗粝甘我肠。

别我事瓦解,改邑从新冈。

蓁荆暗丹雘,岿然鲁灵光。

回首三十年,追忆成荒唐。

独有溪水声,弦诵犹琅琅。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贫甚食草具作

赤苋赤如脂,苦荬甘如饴。

盘登恶草具,味等薇与芝。

贤哲逝已远,昧昧余所思。

伊人既忘世,此外皆若遗。

粱肉世岂乏,饱死黄吻儿。

千金渥洼种,岁晚鸣枯萁。

尚馀耽书癖,不与尘土缁。

此乐岂在外,箪瓢犹山雌。

蹇劣安所性,所恨生清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