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

贵崇已难慕,谄笑何所长。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采集薇菜容易如同住在山中,何必要去攀登那首阳山顶。
清洗帽带容易就当作是清水,何必要去泛舟那沧浪之水。
高贵的地位已难以仰慕得到,谄媚的笑容又能持续多久。
东堂的桂花即将凋零落空,但仍有人在那儿收集萤火之光。

注释

采薇:采摘野菜,这里指隐居生活。
易为山:容易地过着山居生活。
首阳:山名,常用于象征隐士的归隐之地。
濯缨:洗涤冠带,比喻超脱世俗。
易为水:轻易地将此行为视作清高。
沧浪:水流名,这里代指清澈的水域,也有避世之意。
贵崇:尊贵崇高,指高位或权势。
已难慕:已经难以令人向往。
谄笑:谄媚的笑,指向权贵逢迎。
东堂:东边的殿堂,可象征官场或富贵之地。
桂欲空:桂花将落,比喻美好时光或荣耀即将逝去。
收萤光:收集萤火虫的光芒,寓意在困境中寻找希望或保持节操。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明在追求名利时,无需走极端的方式,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目的。"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则是说不需要做出过度夸张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才能。

接下来的"贵崇已难慕,谄笑何所长"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那些通过阿谀奉承而获得高位者的反感和批判。他们的笑容是虚伪的,不可持续。

最后两句"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心态。尽管外界对诗人所处的地位或成就可能已经不再关注,但他依然能够在平静中找到内心的光芒和满足。这也隐含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意象丰富、语言凝炼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陶醉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收录诗词(42)

于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漪
  • 生卒年:约876年前后

相关古诗词

鼓吹曲辞.巫山高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横吹曲辞.陇头水

借问陇头水,终年恨何事。

深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昨日上山下,达曙不能寐。何处接长波?

东流入清渭。

形式: 乐府曲辞

赠太行开路者

手斸太行山,心齐太行巅。

斸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何如回苦辛,自凿东皋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吴宫怨

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见珠帘见江水。

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

句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

祗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