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初到岭下寄汪圣锡

人物苦难得,闭眼不敢看。

孤芳擢荒秽,秀色出榛菅。

怀我同心友,正在天一端。

文字妙入圣,操履到所难。

美玉经三煅,贞松过凝寒。

怜我窜庾岭,色惨颜不欢。

书来每慰荐,苦语馀辛酸。

不上泰山顶,安知天地宽。

相思暮烟起,片月过前滩。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艰辛不易,不敢睁开眼睛面对。
独自芬芳,超越荒芜,秀丽的色彩从杂草丛中显现。
怀念我的知己朋友,他就在那遥远的天边。
文字精妙如同圣人之作,品行高洁却难以达到。
美玉经过多次锤炼,坚贞的松树度过严寒。
同情我流落在庾岭,神情凄惨,面带愁容。
每次收到书信都给我安慰,但言语间充满了辛酸。
不登上泰山之巅,怎能知晓天地之广阔。
思念在傍晚的烟雾中升起,月光掠过前方的沙滩。

注释

苦难得:艰难困苦。
闭眼:不愿面对。
孤芳:独自芬芳。
榛菅:杂草丛生的地方。
同心友:知己朋友。
文字妙:文字精妙。
操履:品行。
美玉:比喻人的品质。
贞松:坚贞的松树。
窜庾岭:流落庾岭。
书来:收到书信。
泰山顶:泰山之巅象征高位。
暮烟:傍晚的烟雾。
片月:月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中的士人,在经过一座山岭时,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周遭环境的感慨。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哲理。

“人物苦难得,闭眼不敢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途经之地的人们生活困苦感到悲痛,不忍直视的心境。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沉郁氛围。

接下来的“孤芳擢荒秽,秀色出榛菅”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尘埃所染的心境。这里的“孤芳”指的是那些在荒野中独自盛开的花朵,它们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着自己的美丽。

诗人随后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怀我同心友,正在天一端。”这里,“天一端”象征着遥远的地方,诗人通过这种地理距离来强调与友人之间情感的深度和难以触及。

“文字妙入圣,操履到所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文学理想,即追求文字的至善至美,以及面对人生困境时坚持自己的节操和品行。

“美玉经三煅,贞松过凝寒。”这里借用了美玉经过高温多次焙烧而愈发纯净以及松树在严寒中也能保持绿色的比喻,来形容诗人自己或理想中的友人,在磨难和考验中坚守品德。

“怜我窜庾岭,色惨颜不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遭遇的怜悯之情,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沉重与不快。

“书来每慰荐,苦语馀辛酸。”这里描绘了收到友人来信后的喜悦和慰藉,但同时也感受到书中所表达出的深切思念之情。

最后,“不上泰山顶,安知天地宽。”则是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提及,来反问自己如果连最高的泰山都未能攀登,又怎能了解天地之间广阔无垠的哲学思考。

“相思暮烟起,片月过前滩。”全诗以此收尾,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那一轮明月穿越山岭,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和温暖。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盆中石菖蒲

清姿水石间,相得不可无。

如人饱道义,其色长敷腴。

不受尘土覆,自与人世殊。

我何爱轩冕,冒昧名利涂。

圣人恶洁身,名士多自污。

理亦顾其可,未应如此拘。

往往不知者,假此为穿窬。

吾方存胸中,未敢执一隅。

姑从吾所好,谁能复改图。

不若归去来,无愧石上蒲。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秋兴(其一)

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

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

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

形式: 古风

秋兴(其三)

月落在楼角,惊乌连夜啼。

门前蝉噪急,床下蛩亦悲。

岂不念节物,清霜殒华姿。

况我有鸰原,九年此生离。

时亦咏归去,缅焉久无期。

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

大明生于东,皎月生于西。

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

形式: 古风

秋兴(其二)

半夜惊梦回,桐叶纷索索。

杖藜视天宇,雨罢云收脚。

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嗟我游已倦,怅此久淹泊。

豆畦今已花,稻垄行可穫。

翻思黄卷中,古人谁可作。

田园爱潜归,箪瓢识颜乐。

譬彼鹪鹩心,平生在丛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