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田园生活情景。诗人通过“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表现了他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写照,路上没有行人的踪迹,只有林间偶尔留下的仙鹤羽毛,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看破和超越,以及对红尘中人们忙碌无功的同情与讽刺。"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则是具体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无忧无虑地采集溪边的野果,在岩石上呼唤着饥饿的小动物,这些细节充满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南辞采石远,北背乞银深。
碛路虽多险,江人不废吟。
雕依孤堠立,鸥向迥沙沈。
因共边人熟,行行起战心。
西顾伊兰近,方惊滞极边。
水随空谷转,山向夕阳偏。
碛鸟多依地,胡云不满天。
秋风动衰草,只觉犬羊膻。
远役与归愁,同来渭水头。
南浮应到海,北去阻无州。
楚雨天连地,胡风夏甚秋。
江人如见问,为话复贫游。
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