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教子诗》是宋代文学家余良弼所作,通过诗中流露出的深邃意境和情感,可以看出作者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用心与期望。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于年轻一代应抓紧时间学习成长的提醒。这里,“白发”象征着年龄的增长,“无凭”则意味着没有可以依靠的事物,强调了老来无所凭恃的孤独与无助。而“青春不再汝知乎”则直接告诉年轻人要珍惜青春,不应错过成长学习的机会。
“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紧迫,年轻人应该迅速成长并且通过学习获得成就。“弱冠”指的是20岁左右的青年,“非童子”意味着已非儿童,而是即将步入成人世界的人。若“学不成名”,则难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里暗示了学问对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幸有明窗群净几,何劳凿壁与编蒲。”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诗人认为在这样宁静而整洁的空间内,无需采取过于极端的方法(如古代士子常用的凿壁偷光、编蒲为席)即可专心致志地学习。
“功成欲自殊头角,记取韩公训阿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成功后的自我期许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提到的“韩公”可能指的是韩愈,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许多著名言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韩愈那般,在教育上取得成就,并且能留下值得后世传颂的事迹。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各阶段的感慨,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成为有用之才的渴望。余良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子女成长的关怀,将这种期许与提醒融入诗中,使得这首《教子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