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朓亭小饮三首(其一)

鞭摇五马踏沙堤,秋晚除书下紫泥。

藓壁篆碑猿捧砚,松关吟句鹤分题。

裴休故宅今为寺,谢朓闲官昔仕齐。

太守宴归宾客从,数声山鸟日平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马鞭挥动,五匹骏马踏上沙堤,秋夜时分,朝廷的任命文书送达。
石壁上刻着篆书,猴子捧着砚台,松林关隘处,鹤儿分担题诗的任务。
裴休的旧宅如今已成寺庙,而谢朓曾是闲散官员,在齐国任职。
太守宴会结束,宾客随从相伴,傍晚时分,山鸟的鸣叫声回荡在夕阳下。

注释

鞭摇:马鞭挥动。
五马:指代皇帝出行的仪仗。
紫泥:古代用以封印朝廷文书的紫色泥块,象征权威。
藓壁篆碑:石壁上的篆书碑文。
猿捧砚:猿猴帮助研磨墨砚,形容环境清幽。
松关:松木构成的关隘,可能指代某个地方。
裴休故宅:裴休曾任官的地方,现已变为寺庙。
谢朓闲官:谢朓曾为闲职官员。
太守宴归:太守宴会后返回。
宾客从:跟随太守的宾客。
数声山鸟:山中鸟儿的鸣叫声。
日平西:太阳接近西边,表示傍晚。

鉴赏

这首宋代程炎子的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雅致图景。首句"鞭摇五马踏沙堤"展现了太守出行的威仪,马队行进在铺满沙的堤岸上。接下来的"秋晚除书下紫泥"暗示了官员处理政务后的心情,傍晚时分,重要文书送达,带有皇家的象征色彩。

诗人接着通过"藓壁篆碑猿捧砚,松关吟句鹤分题",将自然景色与文人墨客的生活巧妙结合,想象猿猴捧着砚台,仙鹤参与题诗,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提及裴休旧宅已变为寺庙,以及谢朓曾在此为官的往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太守宴归宾客从,数声山鸟日平西",描绘了太守宴罢归家,宾客相随,只有山鸟的鸣叫声伴随着夕阳西下,显得宁静而和谐,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郡守风范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画面生动,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17)

程炎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历岩

银河底穿不可塞,一泻砰砰下空碧。

峰高云邃源荒茫,但见岩飞练千尺。

我来导之赴苍壑,流出凌江散天泽。

馀波直赴黄木湾,飓卷鳌翻浪花白。

竟从海若膏乾坤,岂但梅边沃甘液。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明妃

汉宫粉黛应无数,明妃却向毡城路。

自怜倾国不用金,翻被一生颜色误。

世间那有真妍媸,明妃马上休伤悲。

不信但看奇男子,多少尘埋未见知。

形式: 古风

晦庵亭

古来何物支乾坤,除四书外旁无门。

晦翁乘风游混沦,天宇扫扫浮云昏。

周程扶起周孔尊,只手闸断狂澜奔。

当时正气横八垠,犹尔不免遭群喧。

曾几何日班廷鸳,晓梦有栩枌榆村。

翁已仙去谁招魂,有亭渠渠波沄沄。

风烟苔径新屐痕,滕侯肯堂之弟昆。

溪山荏苒更寒暄,空馀碧树吟霜猿。

人间兴废谁能论,桑田可变海可翻。

翁之所恃无有焉,斯文不死道常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一丛花

伤春时候一凭阑。何况别离难。

东风只解催人去,也不道、莺老花残。

青笺未约,红绡忍泪,无计锁征鞍。

宝钗瑶钿一时闲。此恨苦天悭。

如今直恁抛人去,也不念、人瘦衣宽。

归来忍见,重楼淡月,依旧五更寒。

形式: 词牌: 一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