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铭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

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

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漩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

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

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

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

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

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

财帛生有分,知是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

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保生铭》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作,内容涵盖了养生保健的诸多方面,从饮食起居到情绪管理,都提出了细致入微的建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1. **生活细节**:诗中强调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如饭后散步、睡前洗手、避免高枕睡觉、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对着北面大小便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际上关乎人体的气血流通和阴阳平衡。

2. **饮食与作息**:对于饮食,诗中提醒不应贪杯大醉,提倡适量饮食,并在饭后适当活动以促进消化。关于睡眠,建议避免高枕,以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此外,还提到了剪指甲、理发的频率,以及排尿的习惯,这些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

3. **心理调适**:诗中也关注了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如“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强调了情绪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忍耐和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有助于身心健康。“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则指出过度思考和情绪波动会损害精神健康。

4. **卫生习惯**:强调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每夜洗脚卧”,并提醒避免直接对着北面大小便,认为这可能会影响人的运势和健康。

5. **养生之道**:最后,诗中总结了养生的几个关键点,如“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认为正确的起床方式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同时,强调了“神气自然存”的重要性,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状态,是养生的根本。

整体而言,《保生铭》不仅是一篇养生指南,也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生活哲学和健康理念,对于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收录诗词(6)

孙思邈(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无疾而终

  • 籍贯: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 生卒年:581-682

相关古诗词

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发染衣发弘誓。

去贪嗔,除鄙吝,十二时中须谨慎。

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

勤学业,寻师匠,说与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乱如麻,百岁光阴等閒丧。

踵前贤,效先圣,尽假闻思修所证。

行住坐卧要真专,念念无差始相应。

佛真经,十二部,纵横指示菩提路。

不习不学不依行,问君何日心开悟。

速须救,似头燃,莫待明年与后年。

一息不来即后世,谁能保得此身坚。

不蚕衣,不田食,织妇耕夫汗血力。

为成道果施将来,道果未成争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

就湿回乾养育成,要袭门风继先祖。

一旦中,求剃落,八十九十无倚托。

若不超凡越圣流,向此因循全大错。

福田衣,降龙钵,受用一身求解脱。

若将小利系心怀,彼岸涅盘争得达。

善男子,汝须知,修行难得似今时。

若得出家披缕褐,犹如浮木值盲龟。

大丈夫,须猛利,紧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愿力相扶,决定龙华亲授记。

形式: 古风

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慈恩大师尉迟氏,讳大乘基长安人。

族贵五陵光三辅,鄂公敬德是其亲。

智勇冠世超卫霍,李唐之初大功臣。

文皇崇师称大圣,生立碑文垂丝纶。

羯罗蓝位多正梦,汉月入口母方娠。

金人持神珠宝杵,托乾胎中吉兆频。

身相圆满载诞育,彤云成盖覆果唇。

眼浮紫电夏天影,面驻素娥秋夜轮。

少少之时早拔萃,龆龀之间含慈敦。

依止三藏学性相,三千徒里绝等伦。

七十达者四贤圣,就中大师深入神。

亚圣具体比颜子,穷源尽性同大钧。

三性五重唯识义,博涉学海到要津。

百部疏主五明祖,著述以来谁得均?

字字句句不空置,皆有证据永因循。

伯牙响琴徒秘典,卞和泣玉独沾巾。

论鼓一振疑关破,他宗望风自委尘。

对龙象众能降伏,升师子座檀频伸。

每月必造慈氏像,一生偏慕兜率身。

每日必诵菩萨戒,唯杖木叉制波旬。

一时高楼秋灯下,有人窥见偷逡巡。

大光普照观自在,金手染翰显其真。

不图汉土化等觉,开甘露门利兆民。

自书般若何所至,清凉山晓五台春。

瑞光赫赫庆云起,文殊正现示宿因。

游博陵原制玄赞,法华赜旨传远宾。

当宝塔品人有梦,诸佛证明遍照邻。

二十八字一挑句,文章微婉柢获麟。

传导大师以此偈,千佛灭度赞大仁。

不嫌暗漏作章疏,齿牙焕炳光曜新。

咫尺龙颜奉凤诏,出入金殿陪紫宸。

天不与善化缘尽,岁五十三俄已泯。

永淳二年十一月,仲旬三日为忌辰。

先师慕侧行祔礼,风悲云愁惨松筠。

本愿不回奉弥勒,生第四天奉华茵。

名垂万古涉五竺,玄踪虽多难尽陈。

形式:

颂六十二首(其一)

騄骥资鞭策,兰蕙伫熏风。

至理信难见,非人孰可通。

输心仰圆寂,莹晒入玄中。

总辔超三有,抟飞上四空。

簪缨犹忽梦,财利若尘蒙。

高揖谢时俗,萧洒出烦笼。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颂六十二首(其二)

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

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

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

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

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

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

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

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

形式: 偈颂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