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九)

忍听咚咚窆鼓声,笳箫呜咽暮云凝。

勋劳自合同萧相,谥法还须比魏徵。

晓月暗垂丹旐露,夜风轻触穗帷灯。

三川父老知何限,尽逐灵輀泪满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难以忍受听到丧葬的鼓声敲响,笳箫低沉如泣,暮色中的云彩也似乎凝结了哀伤。
功绩如同萧何一样显赫,评价法则还需参照魏徵的严谨公正。
拂晓的月光黯淡地洒在红色的丧旗上,夜晚的微风吹过,触动着帷幔上的灯焰。
三川之地的老百姓有多少哀痛,他们眼含热泪,送别灵柩直到心碎。

注释

咚咚窆鼓:丧葬时的敲击丧鼓声。
笳箫:古代的管乐器,用于哀乐。
暮云凝:傍晚的乌云仿佛凝固了悲伤。
勋劳:功绩。
萧相:指萧何,西汉名臣。
谥法:古代给予死去的官员的评价和称号。
魏徵:唐朝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丹旐:红色的丧幡。
穗帷灯:帷幕上的穗子随风摇曳的灯。
三川父老:泛指广大民众。
灵輀:载有灵柩的车。
泪满膺:泪水盈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九)》。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在表达对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句“忍听咚咚窆鼓声”用“忍听”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而“咚咚窆鼓声”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军中用于传递命令或是行军时的节奏,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第二句“笳箫呜咽暮云凝”中的“笳箫”指的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乐器,而“呜咽暮云凝”则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云彩聚集的画面,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的感慨。

第三句“勋劳自合同萧相,谥法还须比魏徵”中,“勋劳”指的是功绩与劳苦,而“合同”则是指古代盟誓之事。这里作者在强调历史人物的英勇和对后世的贡献。

第四句“晓月暗垂丹旐露,夜风轻触穗帷灯”通过对月亮、露水与夜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三川父老知何限,尽逐灵輀泪满膺”中的“三川父老”指的是古代的长者,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是有限的。作者通过“尽逐灵輀泪满膺”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情感和对过往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王禹偁在这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心。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十)

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

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

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

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二)

经纬千年业,陶镕万物功。

藩垣龙节在,禁掖凤池空。

卤簿蒙寒雨,铭旌飏晓风。

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太宗皇帝挽歌(其三)

日到虞泉落,天从杞国崩。

去年寿宁节,今夕永熙陵。

薤露悲风起,松阡苦雾凝。

龙髯攀不及,千古恨难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太宗皇帝挽歌(其一)

卜世知无极,上仙安可寻。

祝尧违众望,传启合天心。

陵柏萧骚韵,阶茅寂寞阴。

何人开殿閤,尘暗九弦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