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灵山

九灵眇何许,连峰高不极。

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

我家是山下,别来岁频易。

屋庐閒鸟声,冢墓遗兽迹。

可望不可至,空多故乡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九灵山的遥望之情。首句"九灵眇何许"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九灵山神秘而遥远位置的好奇和向往。接着"连峰高不极"强调了山峰之高峻,仿佛没有尽头,给人以壮丽而辽阔的视觉感受。

"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通过模糊的山峰与远处的迷雾相连,以及隐约的寒意,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冷寂的意境。诗人身处山下,时间流逝,"别来岁频易"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感慨。

"屋庐閒鸟声,冢墓遗兽迹"则转向了现实中的景象,屋舍静谧,只有鸟儿的鸣叫,以及山野中动物留下的痕迹,这些细节增添了家园的亲切感和荒芜感。

最后两句"可望不可至,空多故乡忆"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亲身前往,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却无时无刻不在,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灵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泛海

仲夏发会稽,乍秋别勾章。

拟杭黑水海,首渡青龙洋。

南条山已断,北界水何长。

远近浪为国,周围天作疆。

川后偶安恬,天吴亦屏藏。

荡桨乘月疾,挂席逐风扬。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

我行无休隙,此去何渺茫。

东海蹈仲连,西溟遁伯阳。

轻名冀道胜,重己企时康。

孰谓情可陈,旅念坐自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渡黑水洋

舟行五宵旦,黑水乃始渡。

重险讵可言,忘生此其处。

紫氛蒸作云,玄浪蹙为雾。

柁底即龙跃,橹前复鲸怒。

掀然大波起,歘与危樯遇。

入水访冯夷,去此特跬步。

舟子尽号泣,老篙亦悲诉。

呼天天不闻,委命命何据。

川后幸戢威,风伯并收驭。

偶济固云喜,既往益增惧。

居常乐夷旷,蹈险忧覆坠。

出处愧宿心,祸福昧前虑。

皎皎乘桴训,用以慰情素。

形式: 古风

望大牢山

稍入东胶界,即见大牢山。

峰攒侔剑戟,嶂叠类云烟。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

波涛共突兀,天日相澄鲜。

氓居接岛屿,观宇连术阡。

既馆茹芝士,亦巢遁世贤。

客行积昏旦,水宿倦舟船。

兹山思独往,结茅徵愿言。

柁师不我从,太息归中原。

形式: 古风

抵胶州

舟行无休期,晨夜涉风水。

蹈越入吴乡,乘楚造齐鄙。

逗浦波尚险,即陆路才砥。

依稀见州郭,仓皇问官邸。

土墙讶半颓,草屋惊全圮。

所幸民俗淳,稍使客情喜。

北来既旬月,西去尚几里。

严程谓已近,危涂方始此。

沮洳浩茫茫,菅茅复靡靡。

幽燕去魂断,伊洛望心死。

日暮坐空床,浩然念枌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