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胶州

舟行无休期,晨夜涉风水。

蹈越入吴乡,乘楚造齐鄙。

逗浦波尚险,即陆路才砥。

依稀见州郭,仓皇问官邸。

土墙讶半颓,草屋惊全圮。

所幸民俗淳,稍使客情喜。

北来既旬月,西去尚几里。

严程谓已近,危涂方始此。

沮洳浩茫茫,菅茅复靡靡。

幽燕去魂断,伊洛望心死。

日暮坐空床,浩然念枌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行漫漫,从一个地方辗转至胶州的过程。他日夜兼程,历经风浪与陆地的崎岖,终于抵达吴楚交汇之地,又急忙寻找官署落脚。然而眼前景象令他惊讶:城墙残破,草屋倾颓,显示出当地民生凋敝。尽管如此,淳朴的民风让他稍感欣慰。诗人已经离开北方故乡旬月之久,但离目的地仍有数里之遥。他原本以为接近终点,却发现自己正置身于艰难险阻之中,道路泥泞,杂草丛生。诗人内心充满对故乡幽燕和伊洛的深深思念,傍晚独坐空床,思绪万千,满是思乡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土的眷恋。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其二)

万锦叠成堆,上接丹梯畔。

鳌头高寒却耐霜,仙仗千官见。

渺渺水天情,零落成秋苑。

万寿山前万寿花,肠断金罍宴。

形式:

过营丘

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

轨路偶经从,延瞰一悲辛。

郛郭尽阡陌,濠湟半烟云。

旦摇禾黍实,暮走狐兔群。

陵迟世祀忽,变换民居新。

庙寝想馀基,文物忆前人。

在昔商政熄,于时周德闻。

圣贤相际会,文武共经纶。

太公扶大业,伯夷守其仁。

首阳遗节义,东海爵功勋。

功勋谁独久,节义两同湮。

物理有感触,长叹回吾轮。

形式: 古风

至昌乐

秣马安丘邑,弭节昌乐县。

道路正搔首,郡邑忽驰箭。

邯河已虎据,穆陵复豺战。

西拒拥戈矛,南出张组练。

仓茫走黎庶,错愕动缨弁。

我行日已远,我力日已倦。

亨衢冀栖息,异事骇闻见。

如何命不淑,所至时辄乱。

既同丧家狗,亦类焚巢燕。

仆御心尽灰,妻孥泪如霰。

我道苟如此,安得发不变。

形式: 古风

次益都

我行何处所,北海乃其地。

去家万里馀,为客九秋际。

白杨夹轨路,黄茅结官第。

陆嫌泥活活,水愁河瀰瀰。

逐寇骑宵驰,防敌城昼闭。

疲氓已星散,惊尘仍雾起。

长啸指牛山,掩泣望淄水。

进退两难图,徘徊尚谁恃。

《易》戒触藩羝,《诗》刺离罦雉。

已矣可奈何,愁来但甘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