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夏初郊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城市返回郊外后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变化。
首句“仆本草泽人,信宿滞城阙。”点明了诗人原本是来自民间的人,长时间滞留在都市之中。接着“出郊见苍翠,超然百忧失。”描述了诗人离开都市,踏入自然后的感受——见到一片苍翠的景色,心中的百般忧虑顿时消散。这反映了自然之美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
“连峰上不穷,众芳渺如一。”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峰和众多芳香植物的景象,虽然种类繁多,但在诗人眼中却显得统一和谐。这种景象给人以宁静与和谐之感。
“凝云远树杂,冒水新苗出。”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云雾缭绕的远处树木与新生的水边幼苗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升高望海郡,千里何飘忽。”诗人登高远眺,看到了广阔的海郡,感叹于天地之间的辽阔与变化的快速。
“极浦映日明,沧流际天毕。”描绘了日光照耀下的广阔水面,与天空相接,形成了一种壮丽的景象。
“旷心既以怡,素交复投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愉悦,同时也抒发了对老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
“挥杯酹流光,百年偶兹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珍惜当下与朋友相聚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都市到自然的转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