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淰淰新凉两月秋,病多犹自不梳头。
馋奴客燕虚支酒,懒子书檠假惜油。
蟋蟀庭除朝露在,蟏蛸窗户晚烟收。
近时江海欣平盗,斗下芒星又可忧。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秋凉遣病》描绘了秋天的清新凉意和诗人的闲适与忧虑。首句“淰淰新凉两月秋”以叠词“淰淰”形容秋意渐浓,凉意透骨,两个月的秋季已带来明显的变化。第二句“病多犹自不梳头”流露出诗人因身体不适而疏于日常琐事,连梳头都显得力不从心。
接下来,“馋奴客燕虚支酒,懒子书檠假惜油”两句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贪吃的小燕子,虽有美酒却因病而无心享用;又以懒散的自己不愿浪费灯油读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消沉和慵懒。
“蟋蟀庭除朝露在,蟏蛸窗户晚烟收”写室外景致,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庭院,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最后,“近时江海欣平盗,斗下芒星又可忧”表达对社会治安好转的欣慰,但同时担忧战乱的隐患,暗示着即使时局暂时安宁,仍有隐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凉为背景,寓情于景,既有个人病痛的感慨,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老去不信老,自然筋力疏。
忙缘一懒送,病发十朝梳。
扫地风还叶,开窗月晒书。
秋虫不解静,干聒夜凉初。
一甓真如博浪锤,事机不偶亦空施。
降城未分身无用,骂贼犹知舌可为。
膏火愿延三日死,海天能信六龙之。
长檐街上春秋祀,李邺魂应愧此祠。
荷之跋之,函历阻脩。怀之涉之,函经横流。
生死肉骨兮,天既罔求。俾我首丘兮,岂天固酬。
惟山有狐,惟水有龙。实能侮骨,其割为朋。
虽朋其割,终不我离。微母之灵,儿曷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