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乡秋晚图

沙头潮下秋水枯,云山落日云模糊。

草堂远近路长驱,萧萧行李行人孤。

蹇驴渡桥归思急,村南村北天秋色。

何者相呼鸡犬声,山前山后烟树立。

江风水面吹残莎,打鱼小艇如飞梭。

何人荡桨立船尾,钓者船头腰半驼。

小李将军不可作,粉壁流传愁剥落。

石门守者犹可奇,柱杖敲门索新跋。

京口绿发参军郎,见君此画心即降。

携家便欲上船去,买鱼煮酒扬子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题江乡秋晚图》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江边乡村的画面。首句“沙头潮下秋水枯”,写出了潮水退去后水面显得干涸,透露出一种萧瑟的气氛。接着,“云山落日云模糊”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和云雾,给人以朦胧而静谧的感觉。

“草堂远近路长驱,萧萧行李行人孤”两句,通过行人的孤单身影和远方草堂,展现出旅途的寂寥。随后,“蹇驴渡桥归思急”进一步强化了游子急于归家的心情,而“村南村北天秋色”则点明了季节和环境。

画面中,渔舟轻快地穿梭在江面,“打鱼小艇如飞梭”,形象生动。诗人观察细致,连钓鱼者的姿态也入诗:“钓者船头腰半驼”,形象刻画出垂钓者的专注与疲惫。接下来,诗人借“小李将军不可作,粉壁流传愁剥落”表达了对画中人物命运的感慨,暗示其才华未得施展。

最后,诗人被画作所打动,想象自己“携家便欲上船去”,在扬子江畔买鱼煮酒,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江乡秋晚的宁静与诗意,以及诗人的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为九江方七高赋

匡庐山中有佳士,读书结屋青云松。

碧窗夜影紫翠动,落日照见香炉峰。

窥灯夜壁山鬼过,采兰东径仙人逢。

危檐堕雪听风竹,古寺隔岭闻烟钟。

每思幽绝动归兴,岁晚落叶迷行踪。

扁舟何日过湖口,分我半壁青芙蓉。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将至太平驿即兴

上滩泊处无十里,舟人鼓舞家家喜。

到驿欢呼如到家,明日舟行复如此。

驿行传食过年年,何日归种淮南田。

玉堂金马虽云贵,白酒黄鸡不论钱。

形式: 古风

中秋月夜泛舟于金陵石头城

秦淮流水西复东,倒涵天影磨青铜。

飞廉扫空出海月,明珠飞入琉璃宫。

著我扁舟二三友,江上雪槎泛牛斗。

笑语人间两岸灯,进君江上一尊酒。

醉来起舞听浩歌,宛如玉树春风和。

世间乐事古来少,天下月明今夕多。

六代江山自潇洒,潮落潮生石城下。

人生得意当欢游,此月此水年年秋。

形式: 古风

晓上石壁滩

龙溪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

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

近山钟动石楼中,隔水鸡鸣烟树里。

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

白云遥在太行北,何日归舟下石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