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其一)

几年漫浪尚萍流,汩没京尘雪满头。

得意正浓须却顾,奉身而退是良谋。

未忘雅志怀安石,长忆平生愧少游。

归去何求闲足矣,数椽村屋一虚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曾伯所创,它展示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的生活流变与心境变化。

"几年漫浪尚萍流,汩没京尘雪满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其中“漫浪”指的是漂泊不定的生活,“尚萍流”则隐喻着飘零的命运。“汩没京尘雪满头”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沧桑巨变之下的无奈与苍老,诗人在长时间的外出漂泊中,不仅承受了世事的打磨,更有尘封的记忆和岁月的积累。

"得意正浓须却顾,奉身而退是良谋。" 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归隐田园的心态。“得意”指的是生活中的满足与喜悦,而“须却顾”则意味着在这种满足中需要有所收敛和反思。“奉身而退是良谋”表明诗人认为保全自身,适时退出俗世,是一种高明的选择。

"未忘雅志怀安石,长忆平生愧少游。" 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与内心世界。“未忘雅志”说明尽管生活有诸多变迁,但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格和追求。而“怀安石”则是对历史上隐居不仕的典故人物安石敬爱的怀念,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长忆平生愧少游”则表达了对过往未能多加涉足世事的一种悔意。

"归去何求闲足矣,数椽村屋一虚舟。"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归去何求”意味着诗人对归乡后的期望与追求,而“闲足矣”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宁静。“数椽村屋一虚舟”则是对归隐后简朴生活的一种描绘,通过有限的物质空间和飘渺的水上居所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历程,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政治环境变化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追求。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二)

多谢孀娥得得来,肯陪绿鬓映黄台。

剪成绛蜡灯间艳,移向青油幕底栽。

万目竞拚通夕看,两眉赢得片时开。

祗怜人亦牵丝戏,任向当场弄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一)

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

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

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

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辛酉首夏余云谷自四明来访且录示丙辰年所和永国韵恍然唤起昨梦嗟壮健之不可复得今病废无它问谩书五十六字谢之时病犹未愈

禅榻相逢六载前,当时驽力尚堪鞭。

继更烟瘴为形役,遍历风涛不意全。

思旧仙游嗟已远,老躯痿废抑谁怜。

而今莫问人间事,得正狐丘是甚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连日过滩

一滩才过一滩催,虽若危哉亦壮哉。

白狗甫随狼尾去,黄牛又逐虎头来。

狂澜逐淖几成沸,坠石穿江乱作堆。

堪笑舟人诧春涨,溯流难及顺流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