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曾伯所创,它展示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的生活流变与心境变化。
"几年漫浪尚萍流,汩没京尘雪满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其中“漫浪”指的是漂泊不定的生活,“尚萍流”则隐喻着飘零的命运。“汩没京尘雪满头”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沧桑巨变之下的无奈与苍老,诗人在长时间的外出漂泊中,不仅承受了世事的打磨,更有尘封的记忆和岁月的积累。
"得意正浓须却顾,奉身而退是良谋。" 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归隐田园的心态。“得意”指的是生活中的满足与喜悦,而“须却顾”则意味着在这种满足中需要有所收敛和反思。“奉身而退是良谋”表明诗人认为保全自身,适时退出俗世,是一种高明的选择。
"未忘雅志怀安石,长忆平生愧少游。" 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与内心世界。“未忘雅志”说明尽管生活有诸多变迁,但诗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格和追求。而“怀安石”则是对历史上隐居不仕的典故人物安石敬爱的怀念,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长忆平生愧少游”则表达了对过往未能多加涉足世事的一种悔意。
"归去何求闲足矣,数椽村屋一虚舟。"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归去何求”意味着诗人对归乡后的期望与追求,而“闲足矣”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宁静。“数椽村屋一虚舟”则是对归隐后简朴生活的一种描绘,通过有限的物质空间和飘渺的水上居所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历程,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政治环境变化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