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二)

多谢孀娥得得来,肯陪绿鬓映黄台。

剪成绛蜡灯间艳,移向青油幕底栽。

万目竞拚通夕看,两眉赢得片时开。

祗怜人亦牵丝戏,任向当场弄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多亏了孤独的嫦娥翩然而至,她愿意陪我这满头青丝映照在黄色的帷幕下。
她剪裁出鲜艳的红烛,在灯影中闪烁,又移到青色的油灯幕后装饰。
无数的目光争先恐后地整夜欣赏,只为了片刻的欢愉。
只可惜人们也在游戏中被牵扯,任由她在舞台上反复表演。

注释

多:形容数量多。
得得:轻盈、飘逸的样子。
肯:愿意。
绿鬓:青丝,指年轻的头发。
黄台:黄色的帷幕,可能指舞台背景。
剪成:裁剪制作。
绛蜡:红色的蜡烛。
艳:鲜艳,色彩艳丽。
青油幕:青色的油灯幕布。
万目:众人的眼睛。
竞拚:争先恐后。
通夕:整夜。
两眉:双眉,指观看者的情绪。
赢得:换得,获得。
片时:片刻。
祗怜:可惜,怜惜。
牵丝戏:比喻被情感或游戏所牵动。
当场:现场,当场表演。
弄几回:反复表演几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名为《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细腻描绘。

"多谢孀娥得得来,肯陪绿鬓映黄台。" 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到来的感激之情,以及愿意一起享受春天美好的景色。在这里,“孀娥”指的是朋友,“绿鬓”则是青春如草的鬓发,“黄台”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也有可能是指阳光下的平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剪成绛蜡灯间艳,移向青油幕底栽。" 这两句描写了节日中的灯火和花卉装饰。“绛蜡”是用红色的丝线缠绕在蜡烛上,显得更加鲜艳,“青油幕”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隔断物,这里被用来作为花卉栽培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温馨而生动的夜晚场景。

"万目竞拚通夕看,两眉赢得片时开。" 这两句写出了人们在这个特殊之夜对美好事物的共同关注和欣赏。“万目”指的是众多的眼睛,“竞拚”则是形容大家都在争相观看,“两眉”可能暗示诗人自己,赢得片刻的开怀。

"祗怜人亦牵丝戏,任向当场弄几回。" 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情谊的珍惜,以及愿意在这个美好时光中多享受一些乐趣。“牵丝戏”可能是指一种游戏或者是一种比喻,表示友情如同细线一般需要精心维系。

整首诗通过对元夕节日的描写,以及对朋友间相聚共度佳节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美好、友谊珍贵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其一)

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

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

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

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辛酉首夏余云谷自四明来访且录示丙辰年所和永国韵恍然唤起昨梦嗟壮健之不可复得今病废无它问谩书五十六字谢之时病犹未愈

禅榻相逢六载前,当时驽力尚堪鞭。

继更烟瘴为形役,遍历风涛不意全。

思旧仙游嗟已远,老躯痿废抑谁怜。

而今莫问人间事,得正狐丘是甚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连日过滩

一滩才过一滩催,虽若危哉亦壮哉。

白狗甫随狼尾去,黄牛又逐虎头来。

狂澜逐淖几成沸,坠石穿江乱作堆。

堪笑舟人诧春涨,溯流难及顺流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阻风池州界

拟以风斯下,胡然日在兹。

一头聊且避,八面欲何施。

坎有险如此,需于沙待之。

姑陪鹏力厚,万里看南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