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和大宗伯陈公闻倭寇遁归我师追击尽复朝鲜之地志喜韵》描绘了明朝将领在边境大胜倭寇的场景。首句“遥传上将临边日”展现了将领的威严与战争的到来,紧接着“秉钺登坛杀气销”象征着战事的紧张与杀伐之气的消散,显示出胜利的初步迹象。
“万虏投戈归绝域”进一步描述敌人的溃败和投降,显示出我军的强大和威慑力。“三军奏凯彻中朝”则传达出全军凯旋,捷报传至朝廷的喜悦气氛。接下来,“梯航未必来重译”暗示了通过海路的和平交流,而非军事征服,彰显了明朝的仁德之师形象。
“杼轴何堪尽戍辽”表达了对边疆守卫的忧虑,但也反映出国家对边防的重视。最后两句“太史直悬千古笔,扶桑铜柱转岧峣”以历史的角度,赞美陈公的功绩将被后世铭记,同时借“扶桑铜柱”这一典故,寓意着版图的稳固和边疆的永久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昂扬的气势和深沉的历史感,歌颂了明朝军队的英勇和胜利,以及对和平与边疆稳定的追求。